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前列腺移行带及外周带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前列腺不同区带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7例正常前列腺移行带和外周带、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Bcl-2表达。RT-PCR法半定量验证Bcl-2 mRNA表达。结果:①正常前列腺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均显著低于外周带[(13.7±4.32%)vs(20.9±6.44)%和(14.6±4.34)%vs(25.6±6.35)%,P<0.01],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②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上皮细胞Bcl-2表达率低于移行带,后者又显著低于BPH移行带(P<0.01)。增生的移行带中Bcl-2表达率与上皮细胞凋亡率呈显著负相关(rs=-0.867,P<0.01)。结论:移行带和外周带存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差异。增生的移行带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同时细胞增殖增加,这可能是BPH的重要病理基础。Bcl-2在移行带高表达参与了BPH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测定36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survivin。结果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6%(29/36),前列腺增生组织为10.0%(1/10),两者相比,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和骨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surviv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检测survivin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脂肪酸四氢异喹啉的多药耐药活性。方法: 利用Bischler-Napieralski环化反应合成一系列具有C-1长链烷基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以维拉帕米作为阳性对照,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在细胞K562和K562/DOX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结果和结论: 化合物的结构均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和元素分析确证,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7,10逆转活性略低于维拉帕米,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多药耐药逆转活性。  相似文献   
34.
侯英伟  孙宏斌 《药学进展》2009,33(9):408-415
综述近年来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全合成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对新药研发的推动作用。前列腺素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低毒性的内源性天然产物,在医药领域用途广泛,其全合成研究也备受关注,并取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5.
我院1995年6月成功地运用带腹壁下浅动脉筋膜瓣转位修复一例因瘘而致大面积腹壁全层缺损的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6.
37.
38.
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雪草酸(asiaticacid)是传统药用植物积雪草中量较高的乌苏烷型五环三萜酸。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治疗皮肤创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保肝、保护心脑血管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综述近年来积雪草酸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并就开发积雪草酸及相关衍生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9.
游离腹膜管重建黏膜剥脱输尿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重建黏膜剥脱输尿管的可行性,探索治疗输尿管黏膜袖状剥脱的新方法。方法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每组6条。首先制作输尿管黏膜剥脱模型,黏膜剥脱3—5cm。重建组采用游离腹膜管植入黏膜缺损段,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对照组仅留置支架管。术后10周行IVU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10周重建组IUV示术侧肾脏形态大小正常,无肾积水,输尿管均可全程显影,腹膜替代部分输尿管无明显狭窄;对照组IVU示术侧肾脏均不显影或仅显示增大模糊轮廓,输尿管均未显影。对照组犬输尿管腔均严重狭窄或闭锁。重建组犬腹膜组织被完整成熟的移行上皮替代,输尿管无明显狭窄,上皮下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结论输尿管黏膜剥脱〉3cm时,仅留置支架管将导致输尿管狭窄或闭锁;利用游离腹膜管替代输尿管黏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在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取随访3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复发性和15例未复发性浅表性膀胱癌石蜡切片标本,应用17号染色体特异性荧光探针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复发性膀胱癌中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19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例异常患者(P〈0.05).6例单倍体全部复发,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膀胱癌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其无病生存时间较17号染色体正常患者明显缩短(P〈0.05).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者复发的可能性是17号染色体正常的3.07倍。结论:17号染色体数日异常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有关,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