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医药卫生   95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姜勇 《中国数字医学》2012,(11):I0053-I0054,I0057
北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发展历程,医院信息系统是今后各级医院必备的系统,HIS和PACS是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细胞因子诱导片段1(CIF1)与串联亲和纯化(TAP)系统中纯化标签链霉亲和素结合肽(SBP)和钙调蛋白结合肽(CBP)序列相融合的原核表达载体,观察重组蛋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为HMGB1参与炎症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CIF1结构域细胞膜表面受体蛋白的获得和鉴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cBP-SBP和CIF1的编码序列,构建表达质粒pET-14b/CBPSBP—CIF。利用Ni—NTA亲和树脂纯化融合蛋白,纯度达85%以上。采用纯化后的蛋白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利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RAW264.7细胞释放TNF-a的水平变化。结果:表达载体构建正确,CIF1重组蛋白表达量高,纯度好。当蛋白浓度大于0.5ng/μl时,CIF1重组蛋白诱导细胞TNF-α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在CIF1蛋白浓度O~2.5ng/μl范围内,TNF-α的分泌量与CIF1重组蛋白的浓度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原核表达纯化了His—CBP—SBP—CIF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以有效地作用于巨噬样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介导了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83.
脑卒中已成为当今社会第三位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6%~8%,并占因脑血管病死亡人数的22%~25%。尽管诊断治疗SAH有了长足进展,但其预后仍不理想,有近半数的患者死亡,大约15%留有重度残疾,只有20%~35%恢复一般或较为理想。脑血管痉挛是SAH后常见而致命的并发症,已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SAH患者中近70%的患者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动脉痉挛,20%.30%患者有临床表现。尽管应用最佳的治疗方案,但仍有近50%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脑梗死。目前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但现已进行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背景:肌动蛋白和Tau蛋白分别是微丝和微管的重要组成成分,肌动蛋白和Tau蛋白的分布能否作为微丝和微管的观察指标。 目的:构建肌动蛋白和Tau蛋白的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8-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和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 材料:克隆在pcDNA3载体上的肌动蛋白和Tau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ctin和pcDNA3-Tau,以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mCherry-C2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C2、大肠杆菌株DH5α和小鼠NIH3T3细胞系由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保存。 方法:将克隆在pcDNA3上的肌动蛋白和Tau蛋白亚克隆到红色荧光蛋白载体pmCherry-C2和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上,然后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载体的表达和细胞内定位。 主要观察指标:NIH3T3细胞转染24 h后,利用Leica荧光显微镜观察上述重组载体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并在NIH3T3细胞中可获得高量表达。融合蛋白发出的红色和绿色荧光均表明,肌动蛋白在细胞质中呈短丝状弥散分布,Tau蛋白以细胞核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结论:成功构建了肌动蛋白和Tau蛋白的不同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这为研究细胞骨架在信号分子移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酸橙和甜橙2种枳实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药材中柚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以建立枳实药材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和测定有效成分含量,对来自20个产地的2个种的枳实药材进行分析。色谱柱为Alltima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磷酸或加上0.1%十二烷基硫酸钠),流速为1.0mL·min-1,指纹图谱检测波长为224nm,柚皮苷和辛弗林含量测定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3、224nm。结果: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对20批不同产地枳实药材(包含2个种)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酸橙和甜橙2种枳实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但同种枳实中不同产地的差异不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和不同种枳实药材中柚皮苷和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此方法已被《香港中药材标准》采用。不同种和产地的枳实药材有效成分(柚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处方应当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86.
<正>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是从新疆特色植物管花肉苁蓉中分离、纯化的一种苯乙醇苷类有效物质。研究表明[1-3],ECH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的作用。一种药物只有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并在中枢保持有效的浓度时,才能发挥药理作用。实验检测发现脑内含有原形ECH,推测ECH的中枢作用可能与其能透过BBB有关。用  相似文献   
87.
RNAi技术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颖  王旭  姜勇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5):100-103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根据GCS评分,预后良好21例,中残16例,重残33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40例.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它造成的长期昏迷、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率均极高,早期规范诊疗能提高抢救率,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外上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诊断正确,其中12例通过股动脉插管全脑造影。11例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行带膜支架置入,4例放弃介入治疗,12例介入治疗者均治愈;另4例中,1例鼻腔大出血死亡,1例脑出血,延迟昏迷,放弃治疗,2例存在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好转出院。结论DSA检查及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目前TCCF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方法选择6只SPF级BALB/c小鼠,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25mg/kg,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1mmHg=0.133kPa)造成内毒素休克,然后迅速处死,正常对照组同期处死,取肝脏组织。利用生物素一链亲和素系统结合磁珠分离技术筛选内毒素诱导基因(LIG)启动子的结合蛋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末端带生物素标记的LIG启动子探针,提取动物肝脏组织胞核蛋白,与制备的LIG启动子探针进行孵育,再以标记有链亲和素的磁珠分离LIG启动子-蛋白反应复合物,使用不同浓度NaCl洗脱结合的蛋白,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样品蛋白,并对凝胶进行银染显色,比较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条带。结果两组胞核蛋白中共观察到15条差异条带。分析差异条带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低亲和力作用水平,LPS作用后有4个蛋白开始与LIG启动子作用力增强,而有1个蛋白则同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减弱;在DNA-蛋白质高亲和力作用水平,则有9个蛋白因LPS刺激而同DNA的结合力增强,有1个蛋白同启动子的相互作用消失。结论成功建立了生物素-链亲和素结合磁珠分离技术的新方法,为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开拓了新思路,并从“转录调控组学”角度深入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