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慢性肾盂肾炎(CPN)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肾盂和肾实质炎症,好发于女性,尤其是老年妇女患病率较高,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迄今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愈汤治疗CPN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s)在雏鸡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剖取1-7日龄雏鸡消化器官采用Carony’s液固定,阿尔新兰染色-藏红O复染(AB/SO)并对其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数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消化器官中MC密集分布于腺胃固有层和胃腺周围,肠的固有层、黏膜下层,肝脏窦状隙和中央静脉周围;1-7日龄雏鸡消化器官MC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消化器官的MC数量的增加与其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对器官组织的发育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或其变种引起的脑膜炎,该病具有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时期长、病死率高等特点,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如患有明显消耗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近年来,该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本文旨在分析在免疫功能活跃状态下CNM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评估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VDD)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9例下腰部疼痛患者和3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L1~S1椎体矢状位T2WI、T2 mapping及IVIM-DWI;根据Pfirrmann标准进行IVDD分级,观察不同分级及不同层面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上、下位椎体IVIM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之间,前纤维环(AAF)、髓核(NP)和后纤维环(PAF)T2值差异及对应下位椎体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层面椎间盘NP、PAF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盘PAF的T2值与其上、下位椎体ADC呈正相关(r=0.128、P=0.043,r=0.148、P=0.019);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AAF、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7、P=0.003,r=-0.579、P<0.001,r=-0.401、P<0.001),与其上、下位椎体慢ADC(ADCslow)均呈正相关(r=0.196、 P=0.002,r=0.126、P=0.046);椎间盘层面位置(L1-2→L5-S1)与NP及PAF的T2值均呈负相关(r=-0.183、P=0.004,r=-0.356、P<0.001),而与其上、下位椎体ADCslow呈正相关(r=0.196、P=0.003,r=0.126、P=0.026)。结论 IVIM-DWI及T2 mapping技术用于评估IVDD具有一定潜在价值,以椎间盘T2值及其对应下位椎体ADC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5.
36.
正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以及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恶性肿瘤居发病率和病死率第1位的均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0.5万(占全部癌症的19.7%),每年死亡病例约56.9万(占全部癌症的26%)[1]。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散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细菌性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细菌性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予防风通圣散口服加莫匹罗星软膏外涂于患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莫匹罗星软膏适量涂于患处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风通圣散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细菌性毛囊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白内障术前应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溶液结膜囊冲洗,术后眼内炎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50g/L浓度聚维酮碘溶液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500例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分为50g/L聚维酮碘组和25g/L聚维酮碘组,术中、术后观察眼部体征并询问患者主观不适。结果:50g/L聚维酮碘组眼部刺激症状较25g/L聚维酮碘组明显,但角膜上皮脱失情况和眼内炎的发生两组无区别。结论:术前结膜囊内使用50g/L聚维酮碘溶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在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应用在半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2例24眼不同原因所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在微切口超声乳化术中将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半脱位白内障,在吸除术中使晶状体位置移中,术后及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眼底及相关检查。随访时间:1周、1个月、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IOL囊袋内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2者1只眼,0.2-0.3者5只眼,0.4-0.8者12只眼,>0.8者6只眼。随访期间无眼前后节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CTR应用于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使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更稳定,提高微切口超声乳化在半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成功率及10L植入的稳定性,使治疗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角膜受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80例(119眼),根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白内障)36例(54眼)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44例(6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比手术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厚于对照组(A超法:=4.538,6.832,5.038,均P<0.05;Orbscan Ⅱ法:t=5.392,6.910,4.052,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中央厚度显著厚于术前(=8.692,P<0.05),而对照组和术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 =5.248,4.892,均P<0.05).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更明显,且恢复速度慢,测量术后第1天的角膜中央厚度对评估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