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微创始终是外科治疗的追求目标,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理念的提出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运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拖出标本的机器人高位直肠癌根治术(CRC-NOSESⅣ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其术后恢复快,腹部无辅助切口,避免了患者的心理创伤和负担。创新性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克服了许多传统腹腔镜的操作局限,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可能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棘突-棘突间固定可分担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并保留生理活动,但其具体的生物力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无病变无破坏腰椎标本(L2~5),将各标本棘突间高度锉至12mm,在L3~4棘突间分别植入支撑高度为10,12,14,16,18,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采用ZWICK-Z010/BIXI电子万能实验机施加700N?m模拟腰椎前屈、中立、后伸运动负荷。结果与结论:支撑高度为1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对植入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无显著影响;支撑高度为12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在过伸时可分担关节突关节压力;支撑高度为14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显著降低关节突关节负荷;而支撑高度为16~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使关节突关节负荷基本消除。说明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合理分担关节突关节的负荷。  相似文献   
13.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 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绪平  唐城  李勇 《江西医药》2010,45(5):418-418
目的探讨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肠襻结石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9月~2009年3月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肠襻结石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肠襻结石可行B超、CT、MRCP等明确诊断,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气腹环境,观察不同压力CO2对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别在5mmHg、10mmHg、15mmHg不同压强CO2气腹环境及常规培养环境中暴露2h,然后继续常规培养。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黏附试剂盒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黏附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侵袭、黏附能力及MMP-9蛋白表达在15mmHg组中比在对照组中显著提高(P〈0.05);VEGF蛋白表达在10mmHg组和15mmHg组中比在对照组中均显著提高(P〈0.05);细胞黏附表达及MMP-9、VEGF蛋白表达在CO2气腹作用后逐渐升高,36h达高峰,随后下降。结论:较高压力CO2气腹环境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可能与CO2气腹显著促进肝癌SMMC-7721细胞MMP-9及VEG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问题。 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7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25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的差异。 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38±5)min,显著长于B组(22±4)min和C组(21±2)min(P均<0.05);A组手术时间(201±39)min,显著长于B组(160±42)min和C组(156±43)min(P均<0.05);A组出血量(142±35)ml,显著多于B组(105±28)ml和C组(102±28)ml(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25例在4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6.3台手术,B组和C组均在2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12.5台手术。 结论有丰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6.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同一组团队2015年2月至5月完成的30例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先后分为A、B、C组,每组10例 ,比较3组的机器人安装时间,以及反映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的数项指标。 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体质量指数、既往腹部手术史及术前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相比,B、C组的机器人安装时间短[A、B、C组分别为(28.5 ± 6.3)min、(15.1 ± 4.5) min、(14.7 ± 2.9) min, P<0.05],手术时间短[A、B、C组分别为(272.3 ± 46.1) min、(206.4 ± 38.3) min、(202.5 ± 40.3) 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A、B、C组分别为(131.3 ± 10.1) ml、(61.4 ± 16.3) ml、(59.8 ± 17.9) ml,P< 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A、B、C组分别为(18.4 ± 4.1) 枚、(25.7 ± 4.6) 枚、(26.3 ± 4.8) 枚,P<0.05]。B、C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10例手术在2个月内完成,平均每个月5台手术;B组和C组的手术均在1个月内完成 ,平均每个月10台手术。 结论有丰富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约为10例 ,手术频度为平均每个月5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机器人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根治远端胃癌的近期疗效,评估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1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TRDG组),100例行机器人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RADG组)。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手术相关指标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RADG组相比,TRDG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小(P<0.05)。 结论全机器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机器人辅助组相比,其对患者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评估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2 月至2016 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RA组),3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与LA组比较,RA组术中出血少[(87.3±26.1)mL vs. (132.2±31.6)mL,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5.6±4.5)枚 vs. (12.5±2.9)枚,P=0.036],手术时间长[(152.3±12.4)min vs.(125.7±29.0)min,P=0.012],首次排气时间缩短[(61.5±9.4)h vs. (69.7±10.5)h,P=0.042],术后疼痛轻,住院总费用高[(52235.7±528.2)元 vs. (41263.5±436.1)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器人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其对病人损伤更小,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连续收治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cm)患者,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各50例,分别行机器人和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两组术后环周切缘均阴性,机器人组切除的直肠系膜均完整,腹腔镜组有1例直肠系膜完整性被破坏。与腹腔镜组比较,机器人组平均术中出血量(67.1m Lvs.134.6m L)、手术时间(123.2minvs.152.6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5.7hvs.51.8h)、饮食恢复时间(52.9hvs.64.3h)、尿管拔除时间(4.4dvs.4.9d)均明显减少,但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腹腔镜组(5.6万元vs.4.2万元)及手术费用(3.1万元vs.1.7万元)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的手术方式、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病理、术后住院时间、非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可行,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