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4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时加强胃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和手术后的床边监护.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悲观、人际关系、依从性等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医嘱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医嘱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Ⅳ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吉非替尼组(n=34)、厄洛替尼组(n=34)以及埃克替尼组(n=34).在治疗开始1个月后对比三组近期疗效、无瘤生存率(三年)、经济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埃克替尼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3.53%)、(76.47%)、(70.59%)(P>0.05);三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41%、(70.58%)、(67.65%)(P<0.05);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84、63.92、19.84;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组研究药物近期疗效相似,但生存率以及成本具有差异,在临床应用中,建议优先选择有药物经济学评价和成本-效果比高的药品.  相似文献   
33.
孟凡坤  王翠霞  周菲  姜哲 《吉林医学》2011,32(13):2623-2624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诊断骨关节创伤性疾病进行评价,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中VR、MPR、MIP、SSD各技术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检查的骨关节创伤性病例105人,所有图像传至AW4.3型工作站做各种三维后处理,综合分析。结果:MSCT能很好的显示正常与病理状态下的骨关节结构;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骨关节骨折的程度、范围、游离碎骨片存在情况,骨关节对位、脱位等。结论:①MSCT结合VR和MPR、MIP、SSD重建图像能提供骨关节创伤病例非常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③MSCT多种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骨关节复杂创伤性疾病诊断中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PCI治疗,在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的标准方案。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并分为CR组(氯吡格雷抵抗)和敏感组(51例)。CR组患者38例,根据其意愿分为CR优化组(22例)和CR标准组(16例)。CR敏感组和CR标准组患者均继续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CR优化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联合西洛他唑100mg/d。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51例患者对氯吡格雷治疗敏感,38例患者不敏感(CR率为42.7%)。PCI术后24 h,敏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CR优化组和CR标准组(P<0.01);术后30 d,CR优化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随访1年,敏感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为15.7%(8/51),CR优化组为22.7%(5/22),CR标准组为50.0%(8/16)。CR优化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率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CR标准组(P<0.05)。结论: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R发生率较高,西洛他唑优化治疗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M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同时适用于芍药甘草汤药材、饮片与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进行药材-饮片-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的物质群量值传递研究,并结合出膏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等技术经济指标,评价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依据古代医籍记载的方法制备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采用HPLC对15批药材、饮片、物质基准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 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 nm;同时,结合出膏率和有效成分转移率,进行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物质群的量值传递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能同时适用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检测。在物质基准指纹图谱中,以甘草苷为参照峰,确定了共有峰16个,其中6个色谱峰归属于白芍,11个色谱峰归属于甘草,指认了7个主要色谱峰。15批药材、饮片及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良好(≥0. 90); 15批物质基准的平均出膏率24. 81%,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79. 68%,63. 70%和51. 20%,且均未出现离散数据。结论:采用整体物质群控制的指纹图谱方法、制备工艺过程中物质群量值传递研究思路与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芍药甘草汤物质基准制备工艺评价方法,可为其他经典名方物质基准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年龄、季节、性别、种族与呼伦贝尔地区居民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27534例呼伦贝尔地区居民的临床资料,检测25-(OH)D水平,并根据年龄、季节、性别、种族分为不同群组,比较不同群组间25-(OH)D水平.结果 未成年组25-(OH)D水平及维生素D充足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群组,冬季组低于其他季节组,男性组高于女性组,汉族组低于少数民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伦贝尔地区人群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现象较严重,其中成人、老年人、汉族、女性、春冬季应更注意检查维生素D情况,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制备肝癌细胞Hep1-6外泌体并对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载,以期实现对肿瘤细胞更高的靶向活性与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法对肿瘤细胞Hep1-6来源的外泌体进行制备分离;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表面标记蛋白表征以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对外泌体的形态、特征蛋白、粒径分布和浓度进行表征;采用电穿孔方法实现外泌体对DOX的有效包载,制备包载阿霉素外泌体(EXODOX)。采用CCK-8法检测EXODOX与DOX(0.5、1、2、3、5、10 μg·mL-1)体外对 Hep1-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 Hep1-6细胞对 EXODOX与 DOX(1 μg·mL-1)的靶向摄取作用。结果 所制备的外泌体具有形态良好 、 粒度均一的特性且具备外泌体特征膜蛋白 CD63、 CD81、 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的表达;在电穿孔条件为150 V和75 μF下外泌体对DOX具备良好的包载特性;相比于单独给药DOX,在同等质量浓度下 EXODOX对 Hep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0.01),同时肿瘤细胞对 EXODOX的摄取更具靶向性。结论 制备的EXODOX较DOX具有更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EXODOX表现出对肿瘤细胞更高的靶向特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医院感染问题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医患安全,本文探讨国内外医院感染护理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为开展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有关医院感染护理的相关文献,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英文检索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突现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50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42篇,英文文献1566篇。国内医院感染护理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外研究发文量与国内相反;国内高频关键词主要有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手卫生等,国外高频关键词除ICU外其余一致;可视化分析显示英文文献作者间合作和研究机构间合作较中文文献多,国内核心作者6位,国外核心作者12位;中文的发文机构主要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英文为哥伦比亚大学。结论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情况、强化感染质量管理、评估识别发现的医院感染风险点、针对性采取风险干预措施并持续评估跟踪、聚焦于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 SII)及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的关系,进一步分析SII与hs-CRP联合对PE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 RCS)来确定SII和hs-CRP与PEP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EP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II、hs-CRP及其联合对PEP的预测价值。结果 RCS分析结果显示,当SII>669.06×109/L和h-sCRP>13.94mg/dl时,与PEP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EP的发生率随着炎性状态的增加而升高。SII联合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19,高于单独SII或hs-CR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胆总管较大的结石最大径、术后3h血淀粉酶以及SII和hsCRP水平升高是PEP的高危因素。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炎症标志物SII和hs-CRP水平升高是患者行ERCP术后发生PEP的危险因素。SII和hs-CRP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生物学标志物都更能准确地预测PEP的风险。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干预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受损,评价其疗效。方法:70例湿热困脾型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3例)和对照组(n=37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服加味小陷胸汤,对照组服二甲双胍片,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证候、血糖、胰岛素释放及其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证候积分、血糖积分、胰岛素敏感性、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积分,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减小腰围,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