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与免疫失调有关的疾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主要的治疗药物是精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难治性病例,现有的药物常常无效,这就需要针对IIM的发病机制开发新型的治疗药物.文中就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并且阐述了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讨论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健康成人左心室重构与血脂比值的独立相关性。方法收集352名接受心脏MR(CMR)检查的健康体检者资料,测量其心脏周围脂肪组织(PAT)体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质量(LVM)等,计算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即LVM/LVEDV;同时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血脂比值TC/HDL-C、TG/HDL-C及LDL-C/HDL-C;观察LVRI与血脂比值的相关性。结果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低度正相关(r=0.414、0.441、0.407,P均<0.05)。分别以TC/HDL-C、TG/HDL-C及LDL-C/HDL-C为自变量,以LVRI为因变量,以校正后的年龄、性别、心率、空腹血糖、收缩压及体表面积各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结果显示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正相关(β=0.175、0.161、0.181,P均<0.05);在此基础上加入校正后PAT体积建立模型2,结果显示LVRI与TC/HDL-C、TG/HDL-C及LDL-C/HDL-C均呈正相关(β=0.149、0.137、0.167,P均<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重构与血脂比值呈独立正相关,提示临床需早期防控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83.
王麟奇  张倩影  吕立勋  纪硕  周珊珊  秦锟  王洪民   《中国药师》2022,(12):2268-2271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衍生方法的最佳衍生条件测定人血中丙戊酸(VPA)浓度的差异及相关性,为临床VP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VPA血药浓度。血样分别采用2-溴苯乙酮和2-溴-对硝基苯乙酮对VPA进行衍生,以环己烷羧酸为内标,色谱柱采用Aglient Capcell Pak C18(250 mm×4.6 mm, 5μm),保护柱采用Scienhome C18(600220保护柱组件),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V/V),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5℃,保留时间15 min。通过扫描全波长最终确定,2-溴苯乙酮为衍生试剂时的检测波长为248 nm, 2-溴-对硝基苯乙酮时的检测波长为265 nm。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测定63例患者VPA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两种衍生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两种方法测得VPA血药浓度相关性较好(Y=0.971 3X+1.528 9,r=0.989 6),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上VPA血药浓度监测,相比2-溴苯乙酮作为衍生试剂,2-溴-对硝基苯乙酮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更适合用于临床VPA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早期干预及CHD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地区45岁以上社区居民1800人,以空腹指尖血糖≥5.6mmol/L为初筛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择期进一步以问卷调查、抽血化验及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3组.比较各组CHD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应用Framinsham CHD预测模型预测10年内CHI)发病风险.结果 (1)海珠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组患病率为11.00%,糖尿病组发病率为7.56%.(2)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但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的CHD 10年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CHD 10年危险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但两组之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与CHD关系密切,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CHD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人之寤寐由心神所控,不寐之病机总属邪气扰神或心神失养。笔者在岭南多年临床发现,消渴症见不寐者,多表现为脾虚胃热之中焦寒热错杂证,是以营血不足,湿热有余而致心神被扰,心失所养所致。治疗上注重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以治本虚,祛湿醒神,平调寒热以治邪实。临证时常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渴不寐,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本文结合医科院肿瘤医院开展计算机随诊工作的随诊情况,对随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随诊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五苓散活性成分,使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PubChem)数据库、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数据库进行靶点排查。根据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Omicshare平台将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String Version 10.5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Version3.8.0对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五苓散活性成分532个,治疗靶点112个,五苓散治疗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啤酒甾醇(Cerevi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泽泻醇(Alisol B)等;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Toll-like Receptor(TLR)、T Cell Receptor(TCR)等,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过程、磷酸盐代谢过程等。结论: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方式探究了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推断五苓散主要通过调节TLR/NF-κB、T Cell Receptor等信号通路,抑制TNF-α、IL-6等相关炎症介质活性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他汀类药物为代表的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主的药物,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及冠心病(CAD)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专家认为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效果并非最理想,目前研究表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及增加逆胆固醇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不仅能有效减轻AS,还能逆转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升高HDL的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ATP结合盒转运体(ATP binding cassettetransporter A1,ABCA1)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增加RCT的关键基因,目前2种以诱导ABCA1表达增加,达到升高HDL-C的药物已得到普遍认同。1AB…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肝细胞及脂肪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对逆胆固醇转运(RCT)的作用,探讨及证明罗格列酮与辛伐他汀联用是否可以作为抗AS的新途径.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单纯喂食高胆固醇饮食;②罗格列酮组:在单纯高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予以灌服罗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中耳炎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血清型。方法 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及门诊的0~15岁肺炎链球菌性急性中耳炎患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111株,用梅里埃VITEKMS鉴定菌株,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和E-tes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  476例急性中耳炎患儿中共分离肺炎链球菌111株,检出率为23.32%,肺炎链球菌阳性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2,P =0.294),在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7,P =0.001)。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为85.6%,对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敏感率为78.4%。111株肺炎链球菌中,共检出13种血清型,主要是19A型36.04%(40/111)、19F型31.53%(35/111)、5型7.21%(8/111),22F/22A型4.50%(5/111),6株肺炎链球菌未分出型别。其中45株包含在PCV7疫苗内,疫苗覆盖率为40.54%,95株包含在PCV13疫苗内,疫苗覆盖率为85.58%。结论 引起儿童急性中耳炎感染的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较为分散,主要以19A和19F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