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性胃炎7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 1 995~ 1 999年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糜烂性胃炎 7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 987.1 1 6)有关标准。临床以“胃区不适反酸”为主要症状 ,个别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出血一般不大 ,且常呈间歇性 ,可自止。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多见多发性糜烂和出血灶的特征性胃粘膜病变。   1 0 9例患者随机 (2∶1 )分为两组。治疗组 70例 ,男 2 6例 ,女 4 4例 ;年龄 2 0~ 62岁 ,平均 3 9岁 ;病程 1个月~ 4年 ,平均 1 .9年 ;病情程度 …  相似文献   
132.
本实验用~(131)I标记HDI,用正常小鼠IgG(NMIgG)做对照,在荷人乳腺癌裸鼠模型上,进行组织分布、肿瘤定位显像和治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1)I-HDI对肿瘤有明显的特异性浓聚。注射后72、96h,  相似文献   
133.
为综合评价蔓荆子质量,建立蔓荆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基原的24批次蔓荆子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主要成分蔓荆子黄素、穗花牡荆苷、异荭草素、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差异。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 nm,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24批蔓荆子指纹图谱共标示了21个共有峰,指认出9个成分。综合24批蔓荆子相关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单叶蔓荆除DYMJ-16外,其相似度均≥0.900,蔓荆的相似度均≤0.864。另外,分别将单叶蔓荆和蔓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16批单叶蔓荆的相似度在0.894~0.997,8批蔓荆的相似度在0.990~0.997。表明单叶蔓荆和蔓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所差异,而相同基原间其相似度良好。3种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均将单叶蔓荆和蔓荆分为2类,并且PLS-DA的VIP分析结果表明,蔓荆子黄素、穗花牡荆苷2个成分对区分单叶蔓荆和蔓荆的贡...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评价预防误吸型胃管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饱胃(餐后2 h)且需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套囊充气10 ml;B组套囊充气15 ml;C组套囊充气20 ml.每组再分均为三个亚组,在相应充气容量下持续充气30 min(A1组、B1组、C1组)、60 min(A2组、B2组、C2组)、120 min(A3组、B3组、C3组)时记录食管黏膜的变化.结果 A组套囊直径为(2.0±0.1) cm、套囊内压力为(125±25) cmH2O;B组套囊直径为(2.5±0.2) cm、套囊内压力为(140±32) cmH2O;C组套囊直径为(3.0±0.1)cm、套囊内压力为(165±36) cmH2O.A组3例返流、1例误吸;B组1例返流、无误吸;C组无返流和误吸.A1、A2、A3、B1组食管黏膜前后无变化;B2、B3、C1、C2组各有2例食管黏膜有充血样改变;C3组有1例发生食管黏膜水肿.结论 套囊充气容量15-20 ml时,预防误吸型胃管持续充气60 min在急诊饱胃手术等高危误吸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5.
缺血性中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病理生理特征,其中免疫与炎症反应在缺血后的数天和数周内持续存在。缺血性中风不仅在受损大脑区域引发局部炎症,还会诱导免疫系统紊乱,进而促进神经炎症,加剧脑损伤。因此,对缺血性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对其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干预,阻断病理级联反应、减轻脑部炎症,成为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策略之一。该文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途径进行总结梳理,从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局部炎症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从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解析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时,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相关进展,为中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复杂作用机制解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6.
为分析桑白皮炒制过程中HPLC指纹图谱、色度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建立了桑白皮生品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测定样品中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桑黄酮G、桑皮酮H的含量及样品色度值,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白皮生品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炒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经验判别,炒制适中时,总色度值差值|ΔE~*ab|>1.5,且随炒制时间延长,L~*、E~*ab持续减小,a~*持续增大。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峰1(5-羟基麦芽酚)、峰2(桑皮苷A)、峰3、峰4、峰6、峰7、峰11(氧化白藜芦醇)、峰14、峰17(桑黄酮G)、峰18(桑皮酮H)与色度值有显著相关性,对含量较高的4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炒制过度时4个成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该研究发现桑白皮炒制后产生了5-羟基麦芽酚,且炒制过程中的色谱及色度值均呈一定规律变化,可将色度值纳入桑白皮炒制工艺的评价指标,为更好地规范炒桑白皮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基于UPLC-LTQ-Orbitrap-MS的小儿扶脾颗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阐明中药复方小儿扶脾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建立一种对中药复方复杂成分快速鉴定的液质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LTQ-Orbitrap-MS)对小儿扶脾颗粒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HSS T3-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根据UPLC-LTQ-Orbitrap-MS扫描提供化合物的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多级质谱数据、质谱碎片离子信息等,参照对照品、文献报道等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共鉴定了小儿扶脾中颗粒共84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糖苷类、酚酸及其酯类等,并对各成分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同时根据质量规律和多级质谱裂解规律建立了快速鉴定黄酮类以及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结论对小儿扶脾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进行血清学证实,鉴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患儿的血清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中的IgM抗体;从脑膜炎病人CSF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方法扩增病毒小疏水蛋白(SH)基因255个核苷酸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的8个基因型代表株做亲缘性关系树分析。结果15份血清中11份腮腺炎IgM阳性,5份CSF中2份IgM阳性。5份CSF标本中2份PCR扩增产物阳性。SH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2株病毒为F基因型,与1995~1996年中国流行的腮腺炎野病毒基因型一致。结论此次疫情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爆发,部分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39.
加强我国食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前备受关注的食品管理问题,作者试图从基本概念层面入手,进行归纳辨析,从而表明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从其内在本质上来讲是同一问题。通过这个努力减少分歧和争论,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做好食品管理工作本身上来。  相似文献   
140.
甲醛、乙醛衍生化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通过HPLC方法同时控制甲醛量、乙醛量的衍生化条件。方法甲醛、乙醛与2,4-二硝基苯肼溶液在60℃水浴中加热60 min衍生化反应,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水-乙腈(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为40℃;进样量20μL。结果甲醛、乙醛衍生化物峰的分离度为7.2,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8~9.23μg.mL 1(r=0.999 4),平均回收率(n=9)为102.6%(RSD=0.9%),定量限为3.7×10 6μg、检测限为1.8×10 6μg;乙醛的线性范围为0.063~20.90μg.mL 1(r=0.999 5),平均回收率(n=9)为102.0%(RSD=1.2%),定量限为1.1×10 4μg、检测限为5.5×10 5μg。结论本法准确、灵敏,为甲醛、乙醛的安全监测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