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3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活检组织的微卫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早期病变与遗传学改变之间的关系,筛选和评价可能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预警指标的微卫星标志物。方法 选用曾被证实在浸润性食管鳞癌表现高频率杂合性缺失(LOH)的16个同位素标记微卫星标志物,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析37例食管镜活检组织不同程度病变存在的遗传学改变,包括15例不典型增生,22例ES-CC。结果 16个微卫星标志物LOH频率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率分别为:轻度不典型增生(LGD)为2%和22%,重度不典型增生(HGD)为15%和33%,ESCC为35%和64%,LGD与HG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2,P=0.001,P=0.007);HGD与ESC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的10个标志物(D3S4545,D5S2501,D8S1106,D9S1118,D9S910,D13S1493,D13S894,D13S796,D15S655,D17S1303)分别在1例以上的癌前病变中出现等位缺失。结论 LDH和MSI的发生频率均随病变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而增高,且等位缺失在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食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这种分子改变能够通过食管镜活检组织检测。微卫星标志物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2.
127例涎腺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涎腺混合瘤组织学形态的多形性及手术后复发率高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复习了术后随访五年以上的涎腺混合瘤127例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良性113例,恶性14例。着重比较分析了原发肿瘤的发生特征、肿瘤的包膜特征以及肿瘤细胞成分和间质成分的构成特征等,并将其各自与肿瘤术后复发率之间的可能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发现原发肿瘤为多结节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结节者,而肿瘤的包膜不完整或局部受侵、组织学形态以细胞成分构成优势或以粘液软骨样间质成分构成优势等均与肿瘤复发率无关。  相似文献   
93.
恶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腺瘤的形态特点、临床分期、治疗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64例恶性胸腺上皮肿瘤,按照Levine等提出的恶性胸腺瘤的标准分为Ⅰ型和Ⅱ型,参照Muller-Hermelink等提出的组织学分型标准对MT进行分类,依Masaoka提示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MT41例,TC23例。MT中无一例髓质型及混合型。皮质为主型、皮质型、分化好前胸腺癌、鳞癌及淋巴产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诊治的65例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食欲、消瘦等症状改善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敌对、人际敏感、强迫和恐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全身性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胃瘘管阻塞、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 -1(annexin -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方法检测 13 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原位癌及其不典型增生病变中annexin -1的表达情况。结果 annexin -1在 12 9例 (95 .6% )癌旁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呈强阳性表达 ;在 3 5例 (2 5 .9% )鳞状细胞癌呈阳性表达 ,60例 (4 4 .4% )为弱阳性 ,40例(2 9.6% )为阴性 ,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食管鳞状细胞癌annexin -1表达下降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annexin -1在原位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的表达亦呈下降趋势 ,与正常鳞状上皮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nnexin -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它很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以及预测食管癌前病变癌变风险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血清活化蛋白C(APC)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并分析其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05-30-2022-05-30南阳市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纳入123例患者,其中2例失访,1例入住ICU 48 h内死亡,120例进入本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评估病情,检测入院时血清APC及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28 d内的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n=82)与死亡组(n=38);比较2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1、2和3 d的血清APC、TNF-α、IL-6、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重症肺炎患者血清APC为(31.62±4.51) pmol/L,TNF-α为(57.66±9.62) ng/L,IL-6为(85.63±8.75) pg/mL,IL-10为(65.16±7....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9.
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可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或猝死等。1992年WHO日内瓦会议提出研究新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指导思想,最近10年研究者们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目前提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已达200多种,其中一些新的危险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目前CHD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感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感染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 40%[1],在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更高.DLBCL在形态学、免疫表型、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已有的研究表明[2-4],与DLBCL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免疫表型、bcl-2及bcl-6蛋白表达情况、bcl-6基因重排、国际预后指数(IPI)、有无累及骨髓等.依据不同的细胞来源,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及非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cell/active B-cell,non-GCB/ABC)两个亚型[5-6],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细胞CD10、bcl-6、MUM1、GCET1及FOXP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型.临床资料显示,在给予常规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后,GCB亚型对药物的反应性及预后明显优于ABC亚型,因此免疫分型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预后评估指标,多年来一直被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低危和高危人群的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