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基因多态性对卡马西平的用药风险有重要影响,携带HLA-B*15:02等位基因的患者在使用卡马西平时,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的风险更高。临床推荐在使用卡马西平之前应当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HLA-B*15:02等位基因,从而进行个体化用药,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本研究分析了HLA-B基因与卡马西平用药之间的关系,综述了基于HLA-B基因多态性的卡马西平个体化药物治疗现状,整理并总结相关指导意见;同时综述了HLA-B基因在中国使用卡马西平的患者中的相关研究,总结分析卡马西平用于中国患者时的用药风险,为中国患者为精准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头孢呋辛钠/舒巴坦钠(cefuroxime/sulbaetam,CXM/S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CXM/SB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的MIC分布、试管二倍稀释测定最低杀菌浓度、活菌落计数法测定杀菌曲线.结果 CXM/SB1∶1和CXM/SB 2∶1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活性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相近,强于CXM/SB 3∶1、4∶1、8∶1.CXM/SB 1∶1和CXM/SB 2∶1对1109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90值比CXM低4~32倍,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90值比CXM低16和8倍.不同pH值、细菌接种量、血清浓度对CXM/SB 2∶1抗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SB增强了CXM的抗菌活性,CXM/SB 1∶1和CXM/SB 2∶1具有较强和相近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硫唑嘌呤属于硫嘌呤类药物,是一种免疫抑制药。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 TPMT)是参与硫唑嘌呤代谢的重要酶,TPMT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间用药差异的重要因素。TPMT基因遗传多态性导致酶活性存在个体差异,从而使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TPMT的遗传多态性能够影响到TPMT酶的活性,而不同TPMT活性的患者在服用硫唑嘌呤后的药效学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服用硫唑嘌呤之前进行基因型检测,针对不同TPMT活性的患者进行硫唑嘌呤个体化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本研究综述了基于TPMT基因多态性的硫唑嘌呤个体化用药治疗现状,通过讨论TPMT基因型指导下对不同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后的临床结局的影响,以及精准用药的建议,尤其关注了中国人群中TPMT用药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不同人群进行硫唑嘌呤治疗提供用药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一种血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在炎症环境下,血管受损暴露出内皮下基质,随后血小板被释放出的激动药激活并在血管损伤的部位迅速黏附,聚集形成血栓,在促炎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下,血小板止血功能被放大,加速凝血过程。血小板被激活后会进一步释放出血小板衍生颗粒,如α颗粒、溶酶体和致密颗粒,在炎症条件下调控止血和血栓的形成。血小板不仅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发挥作用,也能够和病原体相互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血小板通过吞噬、作用于细菌或协调免疫细胞进行抗菌,病毒感染后血小板被激活,调节病毒的复制与传播。本文综述了在炎症中血小板发挥的作用,重点关注了血小板的促血栓形成作用,以及血小板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药学监护模式对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患者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s, OACs)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MedLine、Ebsco、ProQues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09-30。试验组干预方式为不同模式的药学监护及随访;对照组无干预,仅进行常规医疗随访。用Revman 5.4.1对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进行Meta分析,对无法进行Meta分析的资料和队列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RCTs研究11项,队列研究3项;患者共1 8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8%和6.14%,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45%和19.18%,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分别为72.43%和36.27%,完全依从性分别为79.34%和5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药学...  相似文献   
17.
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效果确切的抗凝药,但其治疗时间窗较窄、个体差异较大,故提高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的代谢及敏感性有重要影响。CYP2C9和VKORC1等位基因突变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基因型检测可用于检查是否存在CYP2C9和VKORC1突变等位基因,预测患者的代谢表型及用药敏感性,并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调整抗凝治疗方案。经过临床基因检测,可使得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时间明显缩短且出血频率明显降低。本研究综述了基于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个体化药物治疗现状,整理了相关指导意见,为抗凝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PG)的发展,研究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omics,PD)差异的分子遗传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认为编码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序列的不同是引起同一种药物相似剂量在不同个体间产生不同反应的主要原因。尽管年龄、体重、器官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状况等许多非遗传因素也会造成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但是20%~95%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体差异却是遗传因素引起,而且将伴随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使用别嘌醇引起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过程,对HLA-B~*58:01基因进行检测,提出药学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关注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针对使用别嘌醇患者开展HLA-B~*58:01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预防别嘌醇导致的严重皮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可以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国临床药师干预效果的研究,考察临床药师的干预模式,评价临床药师的干预结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中国临床药师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按照固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结果:共纳入临床药师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25篇,干预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抗感染科、肿瘤科。干预方式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药物认知或生活方式干预、患者教育与用药咨询、出院用药与随访、建立医疗团队等项目。药师干预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有效率分别为50%、75%、76%、8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认知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费。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我国药学服务的模式与评价模式仍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