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铅中毒可导致腹痛或贫血,无明确接触史的铅中毒易被误诊。该病例患者因长期服用铅含量超标的治疗乙肝的偏方中药丸导致铅中毒,出现腹痛和贫血症状,又被作为消化道或血液系统疾病考虑而延误了确诊。提示临床医生询问病情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服药史,提高对药源性铅中毒的警惕性。同时,患者应尽量在正规医院就诊,不能盲目相信偏方,避免类似遭遇。在驱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尿锌、铁排出增多,血清铜、锌、铁含量降低。因此,驱铅治疗时监测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并给予相应损失元素的补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构建MRP1特异性发夹状RNA(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耐三氧化二砷(ATO)的白血病K562/AS2细胞MRP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MRP1特异性shRNA重组腺病毒,并感染K562/AS2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分析MRP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RP1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该细胞对ATO及依托泊苷(VP16)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中MR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4.70±0.28)、(4.19±0.03)(P<0.05) 和 (26.40±0.16)、(10.85±0.37)(P<0.05);感染前后K562/AS2细胞对ATO及VP16耐药倍数分别为(11.4078±0.3183)、(1.6126±0.3015)和(5.9141±0.0149)、(1.7664±0.1038),逆转倍数分别为(7.2409±1.3668)和(3.3555±0.1886)(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pAd-EGFP-U6-MRP1-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感染K562/AS2细胞后可抑制细胞MRP1基因表达以及逆转该细胞对ATO和VP16的耐药。  相似文献   
33.
c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Th1/Th2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Th1/Th2功能极化改变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8例cITP患者治疗前后和18 例健康者外周血CD3 、CD8- 细胞内IFN-γ和IL-4进行分析。结果 cITP患者治疗前Th0、Th1细胞和Th1/Th2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1),Th2细胞升高(P<0 05),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者治疗后Th0、Th1 细胞和Th1/Th2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 01),Th2细胞无明显差别(P>0 05),治疗无效者Th0、Th1、Th2 细胞和Th1/Th2 比值无明显差别(P>0 05)。结论 cITP表现为Th2优势表达,糖皮质激素治疗cITP主要通过上调Th1 细胞水平,纠正Th1/Th2 比值异常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SIRT1经p53/bax和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途径调控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常规培养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分为3组(n=10):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组、对照组、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组,用硝普钠诱导细胞凋亡.采用噻唑蓝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性及增殖、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SIRT1、p53、NF-κB、bax、PGC-1α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IRT1、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 结果 SIRT1激活剂组、对照组、SIRT1抑制剂组OD值平均分别为0.139±0.016、0.098±0.006、0.079±0.002,细胞凋亡率平均分别为9.8%±0.7%、27.3%±1.6%、41.9%±2.0%,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激活剂组细胞SIRT1、PGC-1α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而SIRT1抑制剂组较对照组降低;SIRT1激活剂组p53、NF-κB、bax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而SIRT1抑制剂组较对照组升高.SIRT1激活剂组细胞SIRT1、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最高,对照组次之,SIRT1抑制剂组最低. 结论 SIRT1可通过调控p53、NF-κB的表达改变其下游bax、PGC-1α的表达,从而调控软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成年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慢性ITP患者治疗前后、42名健康者外周血CXCR5+CD4+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21浓度.结果 初发ITP患者组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15±6.82)%比(8.79±4.91)%,P< 0.005];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中CXCR5+CD4+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有所下降[治疗后(9.01±5.13)%,P< 0.001],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97.56±29.48) μg/ml比(30.36±12.93) μμg/ml,P<0.001];经过激素治疗后,ITP患者外周血血浆IL-21浓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后(67.35±20.58) μμg/ml,P<0.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01).结论 慢性ITP患者存在Tfh细胞分布及功能异常,可能与慢性IT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GPⅠb/IX),探讨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表达情况及其与激素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67例IT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裂解血小板与单抗包被微球共同孵育后加入PE标记多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分析,评价IT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结果 ITP患者血小板GPⅡb/Ⅲa、GPⅠb/IX自身抗体荧光强度为4.58(0.22~30.20)、4.78(0.56~22.00),对照组为0.92(0.23~2.28)、0.87(0.22~2.13).以微球荧光强度比率(测定/对照)CD41a>0.025%、CD42>2.12%定为阳性,用流式微球技术同时检测两种抗血小板抗体,诊断ITP敏感性为95.5%(64/67)、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6.7%.IT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与抗体检测结果呈负相关(r=-0.318).结论 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对ITP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治疗及预后也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 (PBSC)悬液中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祖细胞分别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DC)的特性 ,探讨临床应用PBSC悬液诱导DC的前景。方法 健康供者经G CSF动员后采集PBSC ,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①贴壁细胞 (单核细胞 )经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培养 2周 ,培养结束前 4 8、2 4h分别加入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布雷菲德菌素 (brefeldinA ,BFA ) ;②非贴壁细胞 (含CD34+细胞 ) ,加入Flt3Ligand(FL) +干细胞因子 (SCF) +GM CSF +IL 4培养 1周 ,再按前一种方法继续培养 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和胞质 (c)IL 10 +(PE标记 )、cIL 12 (P4 0 ) +(TC标记 )细胞。结果 新鲜标本含CD14 +细胞 ( 18 4± 8 6 ) % ,CD34+细胞 ( 0 9± 0 4 ) %。以PBSC悬液中的 2× 10 6单个核细胞为起始细胞 ,前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6± 0 6 )× 10 5细胞 ,细胞表型 :CD11c+( 97 3± 5 2 ) % ,CD86 +( 88 2± 6 8) % ,CD83+( 5 9 6± 8 4 ) % ,HLA DR+( 96 5± 7 1) % ,CD1a+( 36 6±7 5 ) % ,cIL 12 (P4 0 ) +( 15 9± 5 1) % ,cIL 10 +( 1 2± 0 4 ) % ;后一种培养方法获得 ( 1 2± 0 4 )× 10 6细胞 ,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39.
树突状细胞功能亚群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 ,体内分布广泛 ,亚群复杂 ,能捕获、处理、提呈抗原 ,具有迁移能力 ,并参与淋巴细胞激活、生长和分化 ,从而调节机体对抗原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方式 :免疫激发或免疫耐受以及相应的免疫应答类型 :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树突状细胞的这种免疫调节作用由具有不同膜功能分子和分泌不同的细胞外因子的功能亚群共同担负。多种因素可以调节DC1/DC2的水平 ,其功能亚群的紊乱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经不同诱导条件体外可获得相应的亚群细胞 ,这些亚群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树突状…  相似文献   
40.
将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长期培养,观察其细胞构成和集落生成能力,了解其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过程,对最佳扩增时间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1 人脐血细胞来源及制备 12份脐血标本采自本院妇产科健康足月产妇,袋装采集,ACD抗凝,羟乙基淀粉沉降去除大部分红细胞,剩余细胞洗涤后用RPMI1640混匀,经Ficoll(相对密度1.077)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洗涤备用。2 细胞培养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