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8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7篇
  199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单侧下肢神经减压术的DPN患者共计40例,以HbA1c=8%为标准分为血糖控制尚可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在术前1天和术后6个月,测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TPD)和10 g单丝测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术后VAS、TPD和10 g单丝测验结果均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DPN患者下肢神经减压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肢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小鼠肠腺瘤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对电离辐射的反应。方法 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和葡聚糖硫酸钠(detrai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小鼠产生肠腺瘤。体外分离腺瘤类隐窝结构,接种于基质胶。通过培养基筛选,确定肠腺瘤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和β-catenin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X线照射,观察肠腺瘤类器官损伤情况,比较其与大、小肠类器官的辐射敏感性。 结果 经AOM/DSS诱导,小鼠肠腺瘤成瘤率达95%,肿瘤均位于结肠靠近直肠处,肠腺瘤类器官在改良的小肠类器官中生长良好,Ki67阳性腺瘤细胞比例高且β-catenin入核特征明显。经X线照射,各类器官存活比例随辐射剂量增加而降低。9 Gy照射7天后,腺瘤类器官存活率为11.96%±1.42%,高于同剂量大肠类器官的5.46%±1.22% (t=6.0082,P<0.01),小肠类器官几乎未见存活。腺瘤类器官剂量存活曲线较大、小肠类器官右移,提示其辐射敏感性低于大肠和小肠。 结论 在AOM/DSS诱导产生的小鼠肠腺瘤中成功分离培养出腺瘤类器官,其辐射敏感性低于大、小肠类器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局部应用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建立大鼠干眼模型,观察羊膜凝胶对大鼠干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5只健康Wistar大鼠制作干眼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干眼对照组(A组)、溶剂治疗组(B组)、羊膜提取液组(C组)、羊膜凝胶组(D组)和人工泪液治疗组(E组),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大鼠干眼指标,包括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4周后收集大鼠眼组织标本行病理及生化检测,包括角膜HE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试验。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羊膜匀浆提取液及羊膜凝胶均可改善大鼠干眼状况。治疗4周后D组大鼠的各项干眼指标相对于B组均有明显好转,干眼治疗效果明显优于E组(P<0.05)。另外,羊膜凝胶可使干眼大鼠的角膜上皮平整规则,角膜上皮K10表达下调,增加角膜MUC1 的表达,有助于维持泪膜稳定性。结论 羊膜凝胶可通过维持角膜上皮完整性,抑制角结膜鳞状上皮化生,促进结膜杯状细胞增殖、黏蛋白分泌而减轻干眼的病理损伤,从而缓解干眼的症状,具有治疗大鼠干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程度,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的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1991-2011年的纵向数据中提取2 434名5岁以下儿童,使用世界卫生组织igrowup软件计算儿童营养不良率,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与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结果: 20年间儿童整体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下降了64.8%和67.8%,儿童低体重和生长迟缓得到显著改善。消瘦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女童营养不良率的降低幅度大于男童。非社会经济因素中,母亲身高低、儿童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社会决定因素中,居住在西部和中部、居住地城市化水平低、家庭收入低、母亲教育水平低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和缓解儿童健康不公平,需要重视儿童营养不良背后的社会决定因素,完善并实施改善儿童营养相关的社会政策,包括关注孕产妇和儿童的膳食营养、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和母亲教育水平、平衡地区间发展差距和资源分配等。  相似文献   
15.
 高颈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导致膈肌麻痹,了解如何恢复SCI患者膈神经的节律活动至关重要。控制膈运动神经元(phrenic motor neuron,PhMn)的兴奋性前运动神经元主要起源于同侧延髓,因此,当C2脊髓半离断(spinal cord hemisection,SH)后,损伤侧的下行冲动中断,同侧膈神经的节律消失。随后,潜在的对侧下行冲动逐渐增强(神经可塑性),使PhMn的节律性活动恢复。众多证据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通过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受体(如TrkB)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鞘膜内注射BDNF能促进PhMn节律性的恢复,而注射TrkB-Fc(一种可抑制细胞外BDNF的融合蛋白)则延迟恢复。应用腺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VV)靶向诱导PhMn中TrkB的表达也可促进PhMn节律性的恢复,而Si-RNA诱导的PhMn中TrkB表达抑制则延缓恢复。总之,增强PhMn的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是促进SCI后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摘要: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是一类罕见的遗传病,由于HNF4A等基因缺陷导致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受 阻引发营养物质丢失及电解质紊乱,从而以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佝偻病为主要表现。对于原发性范可尼综合 征的临床与遗传学研究,国内仅有数例病例报道,尚少见遗传学确诊病例报道。本文患者经临床、生化、影像学及 HNF4A基因分析,发现HNF4A基因存在c.187C>T(p.R63W)的杂合突变,未在患者父母中检出,经临床及遗传学确诊 为原发性范可尼综合征。给予患者左卡尼汀、辅酶Q10、纠酸、保肝、护肾、补充维生素D、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治疗并 进行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脉冲式机械加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27只健康雄性SD大鼠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和脊柱加载治疗组(VD+L组),每组9只。Sham 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VD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永久性结扎建立VD模型;VD+L组建立模型后每天接 受脊柱机械加载治疗,共5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 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VD组相比,VD+L组大 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停留平台象限时间显著增加,加载后明显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和存活状 态,海马锥体细胞明显增多,并抑制了海马及皮质中GFAP的表达。结论 机械加载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后大 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保护缺血后神经元,该治疗作用可能与机械加载减轻海马和皮质神经元病理损伤、抑制胶质细 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初发与复发时的临床特点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病例资料2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产妇初发组(First time occurring preeclampsia of primipara group,PPE组)70例,经产妇初发组(First time occurring preeclampsia of multipara group,MPE组)125例,子痫前期再发组(Recurrent preeclampsia,RPE组)82例.结果:RPE组的(Systolic-diastolic ratio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flow,S/D)比值、尿蛋白定性、尿酸值、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MPE组;分娩孕周与血小板计数则小于MPE组(P<0.05).与PPE组相比,RPE组分娩孕周更早,血小板更少,子痫前期发病率更高,新生儿出生即刻Apgar评分更低(P<0.05).MPE组比PPE组的产检率更小(P<0.05).结论:与初发PE患者相比,再发PE患者的分娩孕周提前,病情严重程度更高,妊娠结局不良.此外,再发组的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足够认识和规范产检.因此应提高防范PE复发的意识,规范产检和孕期管理,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后期常会因桥血管衰败而需要行心导管介入检查及再次血运重建治疗。光学相 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可早期发现大隐静脉移植物(saphenousveingraft,SVG)内膜增生、薄 纤维帽斑块及管腔内附着血栓的存在,这些均是 SVG 闭塞的预测因素。SVG 病变介入治疗的远端栓塞及无复流发生 率高,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可用于评估SVG斑块组成,可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 及远端栓塞保护装置为降低远端栓塞及无复流的有效措施。介入治疗首选开通原位冠状动脉,但通常会很复杂,需要较 高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专业的手术器械。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及密切监测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高超界  刘丹平△  李成  全赫 《广东医学》2020,41(22):2303-2306
目的评价单纯空心螺钉与3枚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两种方式处理股骨颈Pauwels Ⅲ型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锦州地区55例股骨颈Pauwels Ⅲ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空心加压螺钉组30例(A组),3枚空心螺钉+支撑钢板组25例(B组)。记录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各项手术指标、愈合时间、复位质量、股骨头坏死与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68.73±4.91)min,低于B组(110.76±5.85)min;A组术中出血量(69.47±5.15)mL,低于B组(110.92±10.10)mL;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5.03±0.47)个月,高于B组(4.37±0.5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失效和复位情况的对比,B组优于A组(P<0.05);在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方面的比较,A组高于B组(P>0.05)。术后第1、3个月的Harris分值,A组为(70.67±1.88)分、(74.83±3.69)分,低于B组(71.60±1.78)分、(76.60±3.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12个月的Harris分值,A组为(78.97±1.88)分、(88.17±3.36)分,低于B组(80.08±1.93)分、(92.04±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支撑钢板治疗骨折线较垂直的股骨颈Pauwels Ⅲ型骨折的效果优于单纯3枚空心钉,拥有骨折复位质量好、更加牢靠的固定、有效抵抗垂直剪切力、缩短愈合时间,患髋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