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erbB-2、p53及p16 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组织中p16、c erbB 2和p5 3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 3及c erbB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75例膀胱癌中p16、p5 3及c erbB 2的阳性率分别为 41.3% (31 75 )、44 .0 % (33 75 )和40 0 % (30 75 ) ,p16和c erbB 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 (P<0 0 5 ) ,p5 3和c erbB 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1)。 77.3% (5 8 75 )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 ,其中 5 3.3% (40 75 )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 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 ,癌基因c erbB 2和抑癌基因p5 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2.
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联合介入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联合PCI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完成的8例覆膜支架联合PCI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首先完成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3~7d后完成PCI。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疗效。结果经左桡动脉行主动脉造影:夹层破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外缘0~10mm 1例、11~30mm 4例,31~50mm 3例,其中1例有2个破裂口,余7例均为单破裂口。7例主动脉夹层向下累及肾动脉及其以下的血管。1例置入Talent支架,7例置入Aegis支架,共8枚(直径34—38mm,长度100—140mm)。1例覆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无上肢和脑缺血症状。覆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4例近端破裂口完全封堵,4例少量残余内漏。术后住院期间2例胸背部仍有疼痛,复查增强螺旋CT,原内漏无扩大,经对症止痛逐渐好转,无截瘫、死亡等并发症发生。冠状动脉造影证实8例中单支病变4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1例。靶病变平均狭窄85.6%±14.0%.靶血管参考直径2.8±0.3mm。对11支靶血管共置入12枚支架,其中1例于前降支置入2枚相连支架。支架平均长度23.5±13.6mm。PCI即刻成功率100%,无PCI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1~31个月(平均18.0±8.5个月),8例均存活,无迟发内漏或需二次手术者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联合PCI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快,冠状动脉PCI的抗凝治疗未对大动脉支架术后构成不良影响,更长期的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3.
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须实施控制性降压。近年来我科应用尼卡地平降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29岁(5岁以下10例);体重9~51kg。ASA Ⅰ~Ⅱ级。术前收缩压16.5&#177;1.0kPa(124&#177;7.5mmHg);舒张压 9.33&#177;1.23kPa(70&#177;9.2mmHg)。胸片提示双肺血多3例;心胸比值  相似文献   
174.
为探讨氯胺酮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时心肌c-fee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R组)和高(KH组)、中(KM组)、低(KL组)浓度氯胺酮灌注组(氯胺酮浓度分别为1&#215;10~()-3、1&#215;10~(-4)和l&#215;10~5mol/L)。提取心肌组织总RNA,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得到cDNA扩增产物,选择γ-actin mRNA作为内参照。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分析曲线下峰面积,计算密度值。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CR、KH、KM和KL组c-f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lt;0.01,P&lt;0.01和P&lt;0.05)。与CR组相比,KH、KM和KL组c-fo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lt;0.05,P&lt;0.01和P&lt;0.01)。KM和KL组c-fos mRNA表达水平低于KH组(P&lt;0.05),但KM和KL组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gt;0.05)。结论:c-fos基因可能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的基因调节。氯胺酮能显著抑制心肌c-fee基因的表达,提示具有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中、低浓度氯胺酮较高浓度有效。  相似文献   
17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因上呼吸道解剖变异而致的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的一种疾病。由于反复发作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并有潜在的致死危险[1]。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为该病治愈或缓解提供了新的希望。但麻醉风险较大,围手术期容易发生急性气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2]。1.资料与方法:本组42例均在全麻下施行UPPP。术前1小时肌注阿托品001mg/kg。麻醉前监测血压、心电图和SpO2。用1%丁卡因咽喉部喷雾及经环甲膜表麻。全部病例均经口气管插管,  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76.
17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