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88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内经》"心受气于脾"提出了心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在脾,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浊血瘀"是"心脉阻滞"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以"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中心的冠心病"痰浊血瘀"的生物学基础及从脾论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对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尤为关键,对丰富中医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及其他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2.
原卓敏  贾心连  刘悦 《当代医学》2021,27(33):163-165
目的 分析老年胃肠镜检查术中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开展麻醉)和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及丙泊酚开展麻醉),每组60例.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唤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与置入胃肠镜和取出胃肠镜时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置入胃镜时,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取出胃镜后,观察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胃肠镜检查术中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能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3.
乳腺癌(BC)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现时常处于晚期、预后较差,由于缺乏准确的生物标志物,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仍不理想。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门采用高通量分析技术来研究机体在不同病理生理刺激或基因突变影响下内源性代谢物动态变化规律的新学科,为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疾病诊疗提供了新途径。主要概述代谢组学并介绍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药效评价、疾病预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本研究基于磁共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谷氨酸成像(GluCEST)探索精神分裂症(SCZ)脑内神经生化物质特点,为SCZ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磁共振CEST技术检测满足入组的21例SCZ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HC)的大脑不同区域谷氨酸水平,并对谷氨酸水平有差异的脑区分别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SCZ组额叶谷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海马谷氨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SCZ组额叶、海马的谷氨酸水平与PANS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SCZ GluCEST成像发现谷氨酸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为SCZ的病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HMGN5基因,探讨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株,HMGN5基因合成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HMGN5沉默率;设阴性对照组及RNA干扰组,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Brdu法检测沉默HMGN5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NA干扰组HMGN5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率为29.70%,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期细胞为53.50±0.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RNAi能够沉默HMGN5基因,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HMGN5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23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波炉抗原修复方法。结果:nm23的表达阳性率为79.5%,前列腺癌nm23低表达者的转移发生率(75.0%)明显高于高表达者(30.4%,)P〈0.005,nm2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nm23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和51.0%,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37.
高尿酸血症患者约90%存在肾脏尿酸排泄能力降低,国内外指南或共识推荐或建议用24小时尿酸排泄分数和/或24小时尿酸排泄量评估肾脏尿酸排泄水平、指导临床分型及用药选择。24小时尿液收集耗时较长,存储和保管条件不一,容易污染和遗漏,影响结果及时性和准确性。研究发现晨尿尿酸排泄分数可以简便、高效以及较好地代替24小时尿尿酸排泄分数评估高尿酸血症患者肾脏尿酸排泄能力,及时指导临床分型和用药。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以"triamcinolone acetonide, 5-fluorouracil, verapamil, botulinum toxin, platelet rich plasma, drug injection, scar, keloid"为检索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以"曲安奈德, 5-氟尿嘧啶, 维拉帕米, 肉毒毒素, 富血小板血浆, 瘢痕, 药物注射"为检索词, 检索自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单一或者联合药物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局指标为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利用NoteExpress、RevMan 5.4和Stata 16.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 1 679例患者, 包括9项治疗措施:曲安奈德(TAC), 5-氟尿嘧啶(5-FU), A型肉毒毒素(BTA), 富血小板血浆(PRP), 维拉帕米(Verapamil), BTA+...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s),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构建调控关系,推测泄浊解毒方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NAs数据集,运用GEO2R、Excel等工具筛选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s作为研究对象,运用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及STRING、TRRUST、Matescape数据库筛选关键DEGs、预测下游转录因子(TF)、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选取关键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动物实验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方式制备UC小鼠模型,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灌胃7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炎性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miR-155-5p 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及激活子3(p-STAT3)、磷酸化JAK激酶2(p-JAK2)、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LSA)检测血清中转换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结果 GEO数据库筛选出GSE48957数据集,从活动期与缓解期样本中筛选到miR-155-5p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31个DEGs,其GO/KEGG富集分析主要与miRNA转录的正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干细胞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运用Matescape数据库筛选出关键DEGs 10个,其中SOCS1是miR-155-5p的关键DEGs之一,进一步筛选关键DEGs的TF发现,STAT3是SOCS1的主要TF之一。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泄浊解毒方能有效下调UC小鼠结肠组织中miR-155-5p mRNA和p-STAT3、p-JAK2、ROR-γt蛋白表达,上调SOCS1蛋白表达,下调UC小鼠血清中IL-17、IL-6表达,上调TGF-β、IL-10表达,提高抑炎因子水平,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论 推测泄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UC小鼠miR-155-5p表达干预SOCS1,抑制STAT3磷酸化,抑制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降低促炎因子(IL-17、IL-6)升高抑炎因子(TGF-β、IL-10)的水平,进而缓解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为VD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治疗V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复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检索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复方67首,涉及197味中药,药物总频次548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石菖蒲、丹参、黄芪、三七、人参、当归、天麻、淫羊藿、远志。药物性味归经方面,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性、寒性等;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味、辛味等;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药物功效以润肠通便、滋阴养血、强筋壮骨、祛风止痛、安神益智、活血祛瘀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川芎→黄芪”“黄芪→石菖蒲”“丹参→石菖蒲”“丹参→川芎”“远志→石菖蒲”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8次的18味高频中药聚类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VD的核心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三七、石菖蒲、远志、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