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91.
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刺激母体内环境发生明显改变。近几十年来对此适应过程中泌尿系统形态学及功能上的突出变化,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这些变化包括肾脏增大,尿集合系统的解剖学变化,肾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循环血浆中诸激素水平的差异。这些改变能影响正常肾功能及孕妇原有的肾脏疾患,也可以使孕妇容易再获得肾病。本文着重复习妇女妊娠和泌尿系统的变化,以及其临床、病理表现和处理。正常妊娠泌尿系统的解剖学变化妊娠妇女由于肾血管数量的增加,肾间质间隙增大,故肾脏变大,正常孕妇肾脏长度约增加1厘米,但并不发生的真正肥大,妊娠与非妊娠妇女肾脏的显微镜下结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2.
93.
骨髓内麻醉用于儿麻后遗症下肢矫形术刘俊杰,郭太兰我院自1983年11月施行儿麻后退症下肢矫形手术中采用0.25~0.5%利多卡因作骨髓内麻醉52例。麻醉前先将患侧肢体抬高5min,自然驱血,在肢体近端大腿上段或中上处扎上气压止血带。选择跟骨内侧中点常...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期间,使用硝普钠降压,观察犬右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氧分压、动静脉血糖差值的改变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表明:降压期问脑血流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以平均动脉压(MAP)7.9kPa(60mmHg)时更为显著。但对脑代谢无明显影响,心排血量增加,外周阻力减低,颈内静脉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显示脑组织并无缺氧情况。提示用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5.
体外循环期间,机体氧的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氧的供给依赖适当的组织灌流与良好的血液氧合。测定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O_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_2)及机体氧耗((?)O_2)是判断组织氧合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本文观察了心脏手术患者外循环期间Ca~(?)O_2,PO_2,SO_2、VO_2的变化,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6.
硬脊膜外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约占我省麻醉总数40~60%。一般说,这种麻醉井发症少而较安全,但也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或后发病。我省自1955年开展硬脊膜外麻醉以来,出现9例截瘫,其中硬脊膜外腔脓肿1例,血肿2例,横贯性脊髓损伤1例,椎管内及椎体肿瘤3例,脊髓受压1例,癔病性截瘫1例。 硬脊膜外麻醉后截瘫较为罕见,据Dawkins(1969)报道永久性中枢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02%,罗素葵统计北京15所医院1962年以前硬脊膜外麻醉后截瘫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转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肽表位、白细胞介素(IL)-18融合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DCs组、空载体组、PCNA肽表位基因转染组、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转染组共4组,分别将空质粒(pIPES-EGFP)、PCNA肽表位质粒[pIPES-EGFP-PCNA(6)]和PCNA肽表位融合IL-18基因质粒[pIRES-EGFP-PCNA(6)/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DCs.每组按照DCs∶T淋巴细胞1∶1、1∶10、1∶20、1∶40、1∶80的比例分为4个浓度梯度,将DCs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各组DCs均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DCs∶T为1∶10时,转染pIP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指数为2.62,优于DCs组(1.70)、空载体组(1.78)和pIPES-EGFP-PCNA(6)组(1.93).结论 转染pIRES-EGFP-PCNA(6)/IL-18的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DCs:T为1∶10时最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T lymphocytes induced by dendritic cells modified by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Epitope and interleukin (IL)-18 genes.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cluding DCs group, empty vector group, PCNAEpitope transfection group and PCNA-Epitope plus IL-18 gene group, and every group was assigned to four EGFP), PCNA-Epitope plasmid [pIRES-EGFP-PCNA(6)] and plasmid loaded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pIRES-EGFP-PCNA(6)/IL-18] were transfected into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dendritic cells, then cocultured with T lymphocytes respectively.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CCK-8 assays.Results The index of stimulation of the pIRES-EGFP-PCNA(6)/IL-18 group was 2. 62 when the ratio transfection group (1. 93). Conclusion DCs treated with the PCNA-Epitope and IL-18 gene could stimulate T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more effectively,and the optimal rio of DCs:T was 1:10.  相似文献   
98.
袁红雯  刘俊杰 《肝脏》2011,16(5):427-428
替比夫定是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HBV药物,通过与HBV天然底物胸腺嘧啶的5-腺苷竞争,从而抑制HBVDNA多聚酶的活性;通过整合到HBVDNA中造成乙肝病毒DNA链延长的终止,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达到快速、有效地使HBVDNA阴转,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其是一种特异而高效的抗HBV药,其耐药性更低。由于该药有服用时间长,药品费用高等特点,从而影响部分患者用药依从性。本研究对2009年2月到2011年3月来解放军一五九医院感染科治疗的58例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替比夫定的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探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9.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横裁包皮岛状皮瓣法(Duckett法)治疗尿道下裂69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需要把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论述,指出在寄生虫教学改革中要采取优化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强化学生主体性,应用多媒体课件和引入案例式教学等多项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