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对烧伤病房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烧伤患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639株细菌中,G杆菌占71,8%,G^+球菌占28.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2%。②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率为8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4.8%。结论 我院烧伤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耐药性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提示在烧伤中心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有手的深度烧伤后早期恢复手部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观察两组手指截指率、伤后半年手部创面愈合后的瘢痕指数(SI)和平均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结果①治疗组无手指干性坏死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手指干性坏死,占33·3%;②伤后半年,治疗组SI为7·24±1·72,而对照组SI为9·12±1·8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伤后半年,治疗组TAM为204°±46°,对照组TAM为145°±4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手术和手术后尽早功能锻炼是大面积烧伤伴有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手的功能恢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安徽某医院十年间钓鱼致电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 2012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02 例钓鱼致电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年份及月份、所处地域、致伤电压、昏迷情况、受伤至就诊时间、烧伤面积、烧伤程度、烧伤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式、截肢/ 截趾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 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结果 102 例电烧伤患者中男性占比最高, 达 97.06% (99 / 102); 年龄 12 ~75 岁 (平均42.22 岁), 其中 30~40 岁年龄组占比最高, 达 30.39% (31 / 102); 尤以 2020 年烧伤者占比最高, 达 17.65%(18 / 102), 且 4~9 月为烧伤高发期, 占比为 68.63% (70 / 102); 所在地区中合肥占比最高, 达 40.20% ( 41 /102); 33.33% (34 / 102) 的患者清楚致伤电压, 其中致伤电压在 1 万 V 以上的患者比例为 67.65% ( 23 / 34);54.90% (56 / 102) 的患者受伤后出现昏迷, 其中昏迷 1 ~< 10 min 者占比最高, 达 42.86% ( 24 / 56); 伤后1~<6 h就诊者占比最高, 达 51.96% (53 / 102); 烧伤总面积<10% TBSA 者占比最高, 达 67.65% (69 / 102); 中度烧伤占比最高, 达 73.53% (75 / 102); 手烧伤占比最高, 达 90.20% (92 / 102), 足烧伤占比次之, 达 84.31%(86 / 102); 发生并发症者占比达 33.33% (34 / 102), 其中并发感染 25.49% (26 / 102)、低血容量性休克 18.63%(19 / 102), 且感染患者中尤以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最高, 达 55.56% (25 / 45); 采用手术治疗者占比最高, 达86.27% (88 / 102), 手术治疗者中尤以植皮占比最高, 达 88.64% ( 78 / 88); 截肢/ 截趾占比较高, 达 46.08%(47 / 102); 住院时间为 1~188 d (平均 33.65 d), 治疗费用为 1 084.00~1 299 625.18 元 (平均 155 860.50 元);最终治愈 70.59% (72 / 102)、好转 24.51% (25 / 102)、未愈 3.92% (4 / 102)、自动放弃治疗 0.98% (1 / 102)。结论 钓鱼致电烧伤患者以 30~40 岁男性为主, 且具有明显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而损伤情况以手部及足部 10% TBSA中度烧伤为主, 感染率以及应用植皮等手术治疗的截肢/ 截趾率较高, 但生存率很高。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和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仅行盲肠探查术,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各组均于术后3、6、12、24、48h时相点,分别留取肺泡灌洗液检测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留取血清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Shenmai,SM)对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脓毒症大鼠模型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n=32)、B组(生理盐水组,n=32)和C组(参麦注射液组,n=32),分别于CLP造模后1/2、12、24和36 h向A组、B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 mL/kg),C组大鼠皮下注射参麦注射液(5 mL/kg),并于术后12、24、36和48 h测量3组SD大鼠血清中IL-6、IL-8的水平.结果 CLP造模后B、C两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C组在各时点的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早期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的水平,对早期脓毒症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原因及有效的整复方法。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产生的原因、整复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主要原因是:(1)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未手术植皮、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而导致挛缩畸形;(2)早期手术植皮不足;(3)深度创面早期手术时移植皮片较薄创面愈合后未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4)肉芽创面植皮。畸形通过瘢痕松解植皮、成形等整复手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部烧伤早期正确治疗能有效预防挛缩畸形发生,对手烧伤继发挛缩畸形患者及早行整复手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PAM)计数及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烧伤组(n=30)、爆炸伤组(n=30)和复合伤组(n=3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及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小时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AM计数变化。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BALF中PAM分类计数增高明显,肺组织TNF-α呈类似变化。PAM计数与TNF-α有相关性。结论: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肺脏的损伤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提示后两者有协同致伤作用;巨噬细胞的激活起启动作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可能是烟花爆炸复合烧伤肺脏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儿烧伤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 73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737例烧伤患儿中,74.96%为热液烧伤;四肢烧伤常见;57.34%为重度烧伤;简单包扎换药治疗为主;治愈率为51.12%。不同烧伤程度、有无并发症患儿的预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液为小儿烧伤主要原因,四肢为主要烧伤部位,重度烧伤多见。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不同植皮方式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90例烧伤面积(TBSA)在6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植皮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邮票皮组、meek 皮组、微粒皮组,观察3组创面手术后的效果。结果邮票皮片成活率最高,meek 皮次之,微粒皮最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邮票皮组与 meek 皮组创面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微粒皮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邮票皮组与 meek 皮组创面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与微粒皮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各组1% TBSA 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康复效果(达到优和良的百分比)比较:各组创面植皮后均可见瘢痕形成,其中 meek 皮组瘢痕较轻,关节功能恢复好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粒皮组与另两组比较,瘢痕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创面,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植皮方式,meek 皮移植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