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3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乌苏酸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以乌苏酸、吉西他滨单独用药作 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采用细MTT法检测细胞半抑制浓度(IC 50 ),确定药物给药浓度;以乌苏酸(2 μ mol/L) 、 吉西他滨(0.2 μ mol/L)单独及联合作用于PANC-1细胞,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PANC-1细胞存活率,PI染色后PANC-1细胞中检 测细胞凋亡,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PANC-1细胞迁移和伤口愈合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乌苏酸组与吉西他滨 组单独及联合用药组细胞中P-JNK、Bcl-2、IL-6、P-Stat 3、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乌苏酸和吉西他滨对胰腺癌 PANC-1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 50 分别是13.67和2.78 μ mol/L,据此选择它们的实验浓度分别为2和0.2 μ mol/L。两者联 合用药比分别单独用药能更显著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活性[(46.47±5.07)% vs (78.38±8.65)%、(76.12±3.23)%,均P<0.05],能更明显 诱导癌细胞凋亡[(39.78±7.01)% vs (20.35±8.51)%、(20.35±8.51)%,均P<0.01]和抑制细胞迁移能力(P<0.01),同时更显著抑制凋亡 相关蛋白Bcl-2、IL-6的表达及促进P-JNK的表达。 结论: 乌苏酸和吉西他滨协同增强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 及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IL-6、P-Stat 3和促进P-JN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慎独”素养在NICU护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因为NICU是无陪人病房,特别是夜间工作是在无人监督和指导、协助下单独进行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慎独”素养是护士的独立特殊品质。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全科医师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目前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基本形成“5+3”模式,但仍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工作创新性不足、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低等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全科医学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本文提出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与改革,通过提高住院医师及全科教师的积极性,强化人文教育,多样化培训模式,加强师资力量,落实导师制,加强住院医师文献阅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走出去,引进来”,促进国际合作等举措提高我国全科医师的综合能力,推动“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积极心态感知联合健康教育对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0例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积极心态感知联合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健康行为方式评分、生存状况评分、总体幸福感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生存状况评价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各方面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SAS、SDS评分下降更显著,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生存状况评价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各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提高更显著,生存状况评价量表躯体功能、社会/家庭功能、精神情感、生理状况4个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对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给予积极心态感知和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促进健康行为方式形成,改善生存状况,提高总体幸福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出生体重低于1 kg的新生儿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机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能不稳定,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弱,易并发多种疾病,在积极治疗过程中,认真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近两年我科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7例,经积极有效护理全部成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本刊2007年第4期曾刊出了《"焦点透视"栏目征稿通知》,针对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的质疑,探讨如何改进护理服务质量以及解决护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月来,很多读者纷纷来稿参与讨论。护士服务质量与护工如何管理,表面上看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其实却有着密切联系。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护工;而超负荷的劳动也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导致护理服务不到位。护工的职责,定位于护理辅助工作,护工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质量。本刊在2007年第6期"特别策划"栏目还刊出了"护理辅助人员管理"的专题。针对征稿中提出的两方面问题,编辑部从来稿中选出了部分稿件,在此刊出,以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7.
气象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影响及因时护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处于东北寒冷地区的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3大气象因素进行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以高温、高湿、低气压的夏季最多。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气温呈曲线相关(r=0.7463P<0.01);与气压呈负相关(r=-0.7300P<0.05);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466P<0.01)。提示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在夏季平均气温20℃以上,平均气压1010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上的条件下发病明显增高。因此心肌梗塞患者要减少在高温、寒冷环境下活动时间,要做到“夏病春治,冬病秋治”,未病先防,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避免因气象因子的影响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气囊助产在产妇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8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45例、对照组244例。观察组采用气囊助产分娩,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分娩,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感染、会阴情况、产程、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与裂伤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助产可缩短产妇产程,促进母婴良好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空气中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 PAH(250 mm×4.6 mm,5 μm)液相色谱柱分离,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检测,紫外检测波长230 nm,荧光检测波长248~305 nm。结果 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0~0.9999),保留时间的RSD为0.007%~0.017%(n=9),峰面积的RSD为0.08%~2.41%(n=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3.21%~102.92%,16种多环芳烃同时测定的检出限分别为:萘:0.040 μg/ml、芴:0.020 μg/ml、苊:0.032 μg/ml、菲:0.020 μg/ml、蒽:0.024 μg/ml、荧蒽:0.020 μg/ml、芘:0.032 μg/ml、苯并(a)蒽:0.032 μg/ml、屈:0.008 μg/ml、苯并(b)荧蒽:0.016 μg/ml、苯并(k)荧蒽:0.020 μg/ml、苯并(a)芘:0.008 μg/ml、二苯并(a,h)蒽:0.016 μg/ml、苯并(g,h,i)苝:0.032 μg/ml、茚苯(1,2,3-cd)芘:0.020 μg/ml、苊烯:0.020 μg/ml。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