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莱阳梨止咳颗粒、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绿原酸、苯甲酸的含量。方法 Agilent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选用210 nm(盐酸麻黄碱),327 nm(绿原酸), 230 nm(苯甲酸);柱温:30 ℃;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µL。结果 盐酸麻黄碱、绿原酸、苯甲酸的含量浓度分别在0.0622~0.6223、0.0116~0.1159、0.2123~5.3075(莱阳梨止咳颗粒)、1.0615~6.3690(莱阳梨止咳口服液)µ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000,1.0000,0.9999);莱阳梨止咳颗粒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5%、95.32%、96.62%(n=6);莱阳梨止咳糖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19%、95.24%、97.74%(n=6)。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同时测定莱阳梨止咳颗粒、糖浆中的3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个体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慢乙肝患者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35例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而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未定期在同一门诊随访、未接受过乙肝用药健康教育、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服药种类≥3种和有药物不良反应是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11(95%CI:0.787~0.833)和0.802(95%CI:0.781~0.822),校正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AUC分别为0.830(95%CI:0.804~0.872)和0.816(95%CI:0.797~0.834).结论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未定期在同一门诊随访、未接受过乙肝用药健康教育、自费支付、服药种类≥3种和有药物不良反应是与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慢乙肝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风险,对提高慢乙肝患者遵医行为和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双波长HPLC法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连翘苷的含量。方法:Agilent C18 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45min(327nm),45-83min(202nm);柱温:30℃;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连翘苷浓度分别在 0.01267~0.3801μg/m L、0.1040~1.5600μg/mL、0.00840~0.2526μg/mL、37.90~319.02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000,0.9966,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96.37% 、96.63%和103.3%(n=6)。结论:所建立的双波长HPLC测定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同时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4.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是临床上肿瘤患者复发及化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机制之一为肿瘤细胞膜上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过表达所致。大多数化疗药物为P-gp的底物,肿瘤细胞会通过P-gp介导的主动转运将化疗药物转运到胞外,使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降低,从而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疗效下降。P-gp的逆转剂可通过下调P-gp表达和转运活性,减少化疗药物从胞内泵出,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可逆转P-gp介导的MDR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及其调控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法诊断食管原性胸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法检查30例排除了食管形态学改变的胸痛患者,发现其中26例PH值异常,存在异常胃食管反流。PH值昼夜异常者16例,单纯白天异常者8例,单纯夜间异常者2例。胸痛与酸暴露相关者18例。食管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所致之食管原性胸痛的有效方法。该法对酸暴露、食管酸清除能力与胸痛关系的分析以及食管原性胸痛与心原性胸痛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udrome,PMS)是指妇女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期,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1],据研究表明,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近年来在固绝经期女性的发病率高速84.2%.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脏躁"、"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的范畴,现代中医称"经断前后诸证".  相似文献   
27.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任菲菲  张静  李静  马斐  闫雪 《药学研究》2018,37(11):646-648,653
目的 建立苦荞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批次苦荞茶槲皮素、山柰素的含量,为苦荞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 mm×250 mm,5 μm) ;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8 ℃,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 µL。结果 黑苦荞茶中槲皮素的含量总体高于黄苦荞茶,12批苦荞茶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为0.988~1.00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苦荞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9.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医疗急救设备,用于心肺功能衰竭时为患者提供体外的呼吸与循环生命支持,以维持危重患者生命.目前,随着ECMO技术逐渐成熟,ECMO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尤其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的危重症患儿的辅助支持治疗.应用ECMO的患者常伴有严重感染的发生,然而ECMO会影响部分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