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5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F波检测时A波出现在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病程不同阶段中的特点,探索其对于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GBS患者(GBS组)和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在电生理F波检测时A波出现情况。对A波在GBS组与对照组上/下肢中的出现情况、以及不同病程的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亚组)与轴索型GBS患者(轴索型亚组)的A波出现情况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 GBS组与对照组上肢A波出现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BS病程及AIDP亚组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_(GBS)=0.781,P_(轴索型)=0.389),而轴索型亚组病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8);病程2周内,GBS分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病程3~6周时,GBS分型对上肢A波出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IDP患者中A波出现率低于F波异常率,但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的异常率,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轴索型亚组患者中A波的出现率低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F波的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远端运动潜伏期的异常率,但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A波间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肢A波对于GBS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AIDP和轴索型的诊断具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2.
1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14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B,AmpB)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fluconazole,FCZ)治疗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氟胞嘧啶(5-flucytosine,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Fu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鞘内注射治疗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5-Fu+鞘内注射治疗2例。脑脊液真菌转阴后,改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Z)口服巩固维持治疗。治愈3例,好转3例,死亡1例(死于脑疝),余7例自动出院。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效果较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3.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安徽医药》2009,13(5):560-56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脑梗死,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评分法来评估TIA的卒中风险。本文就ABCD。评分法在TIA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变规律及MMP-2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HE、TUNEL染色法观察缺血2 h再灌注3 h-7 d脑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与之相比,缺血再灌注3 h-7 d组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中心区再灌注后3 h以变性损伤为主,24 h-7 d以坏死及继发炎症为主;边缘区一直以持续进行性凋亡为主;水肿贯穿病变全程,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72 h两次出现高峰,其中24 h尚伴灶片状出血。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组织的MMP-2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MMP-2表达存在时空改变且与脑水肿、细胞凋亡有正相关性,P<0.01,相关度R值在0.5以上,其中24 h的首次脑水肿高峰与MMP-2表达峰值点重叠。结论再灌注后24 h、72 h的两次水肿高峰及迟发、持续性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损伤两个最重要的方面,MMP -2表达参与了其机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κB和iNOS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GSPE组,于缺血2 h再灌注6、24、48 h时断头取脑,选取视交叉前后各1 mm的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观察GSPE对其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NF-κB的表达较GSPE组显著增加(P<0.01),而IκB表达却显著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GSPE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iNOS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高迁移率族蛋白家族成员之一.细胞外HMGB1和细胞表面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RAGE)、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ILR4)结合,与其他促炎介质协同作用,促进炎症级联反应.脑缺血后,过度表达的HMGB1参与了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丙氨酸替代108缬氨酸[Rα97-116(V108A)]鼻黏膜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肌无力表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Rα97-116强化免疫接种方法 成模的22只EAMG大鼠随机分成耐受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黏膜给予Rα97-116(V108A)和PBS缓冲液免疫耐受处理10 d后,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体质量、Lennon肌无力评分、血清AChR-ab(ELISA法)及CD28、CTLA4、B7共刺激分子(流式细胞仪)变化.结果 耐受组EAMG大鼠体质量[(228.1±5.8)g]较对照组[(215.0±16.2)g]增加(t=2.395,P<0.05);肌无力临床评分[耐受组(1.55±0.44)分,对照组(2.10士0.66)分]下降(t=-2.20,P<0.05);血清AChR-ab(耐受组0.97±0.20,对照组1.27±0.26,t=-2.857,P<0.05)和外周血CD28、B7-1、B7-2、CTLA4分子的表达(%)耐受组(分别为27.35±7.05、4.73±0.58、2.71±0.35、1.72±0.44)较对照组(分别为40.02±8.81、9.52±1.25、5.88±1.09、2.64±0.47)明显下调(t=3.479、10.861、8.755、4.403,均P<0.01).结论 Rα97-116(V108A)鼻黏膜耐受能明显减轻EAMG的肌无力症状,并能引起特异性T细胞活化和B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48.
我们自1984年11月~1989年12月,单独采用自拟生脉稳压汤治疗Shy-Drager综合征患者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例1 任某某,男性,59岁。站立时头晕、言语不清、小便淋漓、阳萎、无汗,进行性加重4年余。体检:表情呆板,言语缓慢不清。面部皮脂溢出过多,全身皮肤干燥无汗,手、脚掌皮肤角化过度。站立后即刻出现晕厥。右上、下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两上肢呈粗大混合性震颤。血压:卧位28.6/14.3kPa,立位6.5/3.9kPa,心率:立、卧位时均为80次/分。膀胱残余尿210ml,膀胱测压为失张力膀胱。空腹血糖正常。心电图正常。颅脑CT扫描:弥漫性脑萎缩。诊断Shy-Drager综合征。予以生脉稳压汤加双勾藤12g,珍珠母20g,车前草15g,猪、茯苓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后,站立时仅感头晕,胸以上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我国最早研制的一种口服二巯基类广谱重金属解毒剂二巯基丁二酸(DMSA)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20例。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45%,该药对年龄小、病情轻、脑型及精神障碍型患者疗效较好,且无严重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HLD患者胆汁铜含量明显低于非HLD。DMSA除可促进尿铜排泄外,尚有显著的促进胆囊排铜保锌的作用。肯定了DMSA对HLD的治疗有效性和低毒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对208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进行评分,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法预测房颤患者1年内脑梗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GROC)分别为0.66和0.74.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10例患者均未继发脑梗死,中危组28例患者中1例(3.6%)继发脑梗死,高危组170例患者中23例(13.5%)继发脑梗死;3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呈正相关(r =0.373,P=0.001).CHA2DS2-VASc评分标准中,不同性别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法可较准确评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