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医药卫生   147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 11例冠脉造影 (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132例临床确诊的AMI于MI后 3— 4周行CAG ,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 (A组 )和冠状动脉病变组 (B组 )。结果 :132例AMI中 11例CAG正常 ,占 8.3% ;A组与B组相比 :A组明显年轻 ,男性比率明显高于B组 ,除吸烟外 ,其他冠心病主要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梗塞前心绞痛史显著少于B组 ;A组 11例患者其AMI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与心肌酶变化典型 ,7例尿激酶溶栓再通 ,2例无效 ,2例未溶栓 ;左室造影示A组中室壁瘤发生率高 ,但LVEF高于B组 ;A组 11例患者随访 1年均存活。结论 :AMI可发生于CAG正常的患者 ,其临床症状典型 ,发病趋向于年轻男性 ,除吸烟外 ,其他危险因子相对较少 ,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 (CAS)和 /或血栓形成有关 ;室壁瘤发生率高 ,可能与侧枝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有关。CAG正常的AMI患者预后好于冠状动脉狭窄的AMI患者  相似文献   
12.
探讨DR颈椎斜位影像中应用组织均衡技术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斜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图像与标准DR图像的差别。方法利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GE—Revolution XQ/Ⅰ型DR机对所摄的颈椎斜位影像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分析资料。应用组织均衡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同时与标准D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组织均衡技术的图像,同一幅图像上不同部位的细节均可清晰显示;标准DR图像需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才能清晰显示或不能显示不同体厚部位的细节。结论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中,应用组织均衡技术能明显改善因受体厚度影响而难于观察部分的可视性,同时又不牺牲其他部分的细节显示,使DR的应用更完美。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 1990~ 1998年 ,共收治井下瓦斯爆炸致烧伤 347例 ,我们应用复方虎杖液外涂加烤灯照射进行创面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7例 ,均为男性 ,年龄最大 42岁 ,最小18岁 ,平均 2 5岁。烧伤面积 :最大 90 % ,最小 15 %。烧伤深度 :Ⅱ度 (浅、深Ⅱ度 ) 347例 ,Ⅲ度 48例。烧伤部位 :头颅部 2 37例 ,上肢 131例 ,躯干 72例 ,下肢 12 5例。1.2 应用方法1.2 .1 复方虎杖液制作方法 虎杖 3kg、黄连 1kg、黄柏 1kg、黄芪 1kg、紫草 0 .5kg、大黄 1kg、地榆 1kg ,分别 2次加水高出药面 2c…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6 年3 月~1998 年2 月,应用超长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共34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 例,男28 例,女6 例。年龄17 岁~64岁,平均年龄为36 岁。受伤原因:车祸30 例,砸伤2 例,机器绞伤1 例,爆炸伤1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25 例,开放性骨折9 例。除1 例为单纯胫骨多段骨折外,其余均伴有一处或多处腓骨骨折。全部病例均在伤后2h ~10h 以内入院,全部病例胫骨均行切开复位超长多孔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选用天津骨科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超长型加压钢板。伴有腓骨骨折影响稳定者,用克氏针及…  相似文献   
15.
氟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引起骨骼、牙齿、肾、心血管系统代谢紊乱及抑制多种酶的活性。本研究探讨了氟暴露对体内钙调节激素中的降钙素(CT)、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某铝业公司电解铝分厂电解工人50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3.29(38~48)岁,平均氟作业工龄20.05(18~26)年,另选本公司机械厂工人50名为对照,平均年龄40.90(35~49)岁,平均工龄21.95(17~28)年,两组人员均居住当地,非高氟地区,无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1.2 测定方法血…  相似文献   
16.
氟尿苷在大鼠子宫组织内的分布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鹏  朱珠  付强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3):203-207
 目的研究氟尿苷(FUDR)在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内的分布、代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FUDR与氟尿嘧啶(5FU)转化关系。方法建立了大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FUDR及5FU的HPLC测定方法。13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尾静脉恒速输注FUDR或5FU,并按照设计的时间点断头放血,采集血及子宫组织标本,测定各标本中的FUDR及5FU浓度。考察FUDR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5FU的转化关系,以及FUDR与5FU在大鼠子宫组织的分布特征。结果在本实验的剂量下,FUDR在大鼠体内呈现线性代谢特征,而其代谢物5FU则符合非线性特征。静脉输注时,5FU具有较强的血液/子宫组织穿透能力,其子宫组织5FU浓度(2.19~5.87) μg·g-1与血液浓度(4.52~5.41) mg·L-1相当。而输注FUDR时,子宫组织内的FUDR浓度很低,代谢物5FU的浓度(2.53~5.11)μg·g-1却与输注5FU时的相当,而此时血清5FU浓度(0.47~0.83) mg·L-1却远低于输注5FU时的血清浓度。结论FUDR具有更强的子宫组织亲和力,静脉输注FUDR后子宫组织内其代谢物5FU的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付强 《中国针灸》2003,23(11):697-697
丁×× ,女 ,3 6岁 ,已婚 ,家属。现病史 :吞咽困难 ,进餐时须小口吞咽 1周 ,近 3天加重。经市某医院外科专家诊断为“食管炎” ,X线钡餐造影诊为“贲门痉挛”前来我处就诊。经查 :患者形体消瘦 ,胸闷气短 ,善怒 ,咽喉梗阻 ,苔薄 ,舌质红 ,脉沉涩。进餐时背部第 4、5椎间随吞咽动作而引发疼痛。患者对此极为忧虑。证属 :痰气交阻。诊断 :噎膈 (贲门痉挛 ,食管炎 )。以隔蒜灸治疗。先将蒜放入容器内捣成蒜泥 ,取出蒜泥敷于背部第 4、5椎之间疼痛处 ,使蒜泥成厚约0 5cm左右 ,长宽约 3cm× 3cm的范围。以高 1cm ,直径0 8cm ,重 0 1g艾炷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不能手术的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常规全纵隔或半纵隔 患侧肺门 原发病灶前后两野对穿外照射,DT38—40GY,1.8~2GY/次,5次/周。采用上海拓能公司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DVHs评价和优化适形治疗计划。缩野病灶部位适形加量DT21~27GY,3~4GY/次,病灶累积量达DT61~67GY。按RTOG和WHO标准观察急性放射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CR30.5%(8/32),PR52%(15/32),NC21%(7/32),PD7.0%(3/32),总有效率71%(23/32)。毒副作用: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9%(9/32),急性放射性肺炎21%(6/32),骨髓抑制16%(5/32),心脏损伤12%(4/32),但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明显提高患者局控率,减轻放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摘要 男,37岁。因左上肢被99.98%氢氟酸烧伤后疼痛1小时急诊人院。左手左腕左前臂约3%创面,创面苍白,左腕已形成环状焦痂压迫腕部,腕部和手指活动明显受限。治疗过程:在受伤现场立即脱去污染的手套,大量清水冲洗创面;在烧伤部位皮下注射10%葡萄糖酸钙;静脉补钙、心电监护;伤后2小时即紧急切痂,湿敷氯化钙和地塞米松3天,换药1周后观察创面干净新鲜、肉芽生长,伤后10天行植皮术;肌腱和骨烧伤处于伤后20天行腹部皮瓣修复术,创面痊愈后积极功能锻炼并防治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T波倒置、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探讨T波倒置、BNP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溶栓治疗后持续24h监测心电图,A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出现T波倒置,n=38)与B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T波仍直立,n=1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溶栓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组内治疗前后BNP比较,治疗后明显减小;B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增加。A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3天及3个月时LV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LVEDD明显增大,B组左室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早期T波倒置和BNP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