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和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药耐药 (MDR)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且与多药耐药基因 (mdr1)编码的P170蛋白有关 ,现发现另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190× 10 3 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 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protein ,MRP)也与MDR有关 ,而凋亡抑制基因bcl 2编码的P2 6可能也与细胞耐药相关。为探讨3种蛋白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我们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检测 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P170、P2 6和MRP ,其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我院 1998年 …  相似文献   
72.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细菌药物敏感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源于297例新生儿的317株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结果医院感染好发部位:脐部、呼吸道、皮肤和血液。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等一线抗生素敏感率低,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敏感率低,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敏感率高。结论确诊医院感染的病例宜按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替考拉宁、利福科、万古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碳青酶烯类和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73.
病历摘要患者男 ,75岁。因间断发热伴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 2 0个月 ,于 2 0 0 3年 2月 7日第 4次入院。患者于 2 0 0 1年 6月13日因发热伴腹泻 3d首次入我院。当时入院体检情况 :体温 39℃。轻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听诊正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血象 :Hb10 6g/L ,WBC 1 5× 10 9/L ,血小板(BPC) 5 9× 10 9/L。因WBC少未能分类。大便常规白细胞5~ 10个 /HP ,血沉 38mm/ 1h ,肝肾功能正常 ,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电泳的检测均正常。胸片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PPD)试验 (- )。二次骨髓检查均增生活跃 ,原…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1例ALL患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患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9例(29%),其中完全缓解3例(33.3%);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表达22例(71%),其中完全缓解17例(77.3%),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ALL患临床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 (Af)患者电复律后对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患有持续性Af的 31例患者实施心脏直流电复律 ,分别于复律前 2h和复律后 4 8h测定血醛固酮及肾素水平。结果 :31例患者中的 2 9例 (94 % )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 ,复律成功患者血醛固酮水平从 (346± 73) pmol/L显著下降到 (171± 36 )pmol/L(P <0 .0 5 ) ,且醛固酮 /肾素比值显著减小 (P <0 .0 5 )。结论 :持续性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血醛固酮水平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l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d,PT恢复时间12.7±9.5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d,FDP恢复时间16.0±9.3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lH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FTT 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7.
青年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T波伪改善并T波记忆现象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例 2 8岁男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静息心电图示Ⅰ、aVL、Ⅴ1 ~Ⅴ4 导联的T波倒置 ,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示Ⅰ、aVL、Ⅴ1 ~Ⅴ4 导联的T波直立 ,Ⅴ1 ~Ⅴ4 导联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前降支起始部及中段 2处狭窄 ,分别为 80 %~ 90 %、70 %。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缓解 ,但术后 1周心电图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1月后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该病例有如下特点 :发病年龄轻、T波伪改善及T波记忆现象。  相似文献   
78.
老年性贫血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窦立萍  于力  楼方定 《山东医药》2003,43(32):60-61
老年性贫血绝大多数属轻度贫血,80%以上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的发病率增高,男性较女性更为明显。许多研究表明,老年性贫血的高发病率很大程度上提示其他疾病在老年人中的高发病率,故老年性贫血的病因学研究尤为重要。现结合文献,对近年来关于老年性贫血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左房快速起搏对肺静脉口、左右心耳电重构的影响。方法运用快速起搏左心耳的方法建立心房颤动(AF)模型,在起搏前及起搏后的第1,3,5,7d对左、右心耳;左上、左下肺静脉口;右上、右下肺静脉口的有效不应期(ERP)、ERP频率适应性、ERP离散度及心房间的传导时间进行测定。采用S1S2程序刺激,基础起搏周长(PCL)分别为400,300,200ms,S2为200ms,以5ms的步长递减。程序刺激结合Burst刺激对上述心房部位进行AF的诱发,记录AF的发生率。在第8天关闭起搏器,采用上述相同方法对起搏停止后即刻;2,4,6,24h的上述各部位的ERP进行测定。结果起搏1d后各个基础起搏周长下各部位的ERP明显缩短,ERP频率适应性降低,ERP离散度增大(P<0.05),而心房间传导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起搏终止后各部位的ERP逐渐延长,但起搏终止后6hERP与快速起搏前相比仍有明显缩短(P<0.05);24h后ERP基本恢复到起搏前水平,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各部位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P<0.05)。结论快速心房起搏不仅引起心房肌电重构,亦引起肺静脉电重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