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烟雾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不同病变程度烟雾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确诊的烟雾病患者21例,根据Suzuki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分期,评估TCD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结果不同分期的烟雾病患者TCD表现不一;侧支代偿主要有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71.4%),颈外动脉系统侧支开放(66.7%)。大脑中动脉在Ⅱ期大脑中动脉Vm高于Ⅰ期(P〈0.05),搏动指数低于Ⅰ期;Ⅲ期眼动脉的搏动指数均低于Ⅰ~Ⅱ期(P〈0.05);基底动脉随病程进展Vm增快(P〈0.05)。结论TCD可以使影像学观察到的烟雾病分类更精确,从而能更好地判断烟雾病的严重程度或病变血管的程度以及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在缺血性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RIR)发展中的表达规律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HIF-1α和SDF-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关系。结果:在对照组中HIF-1α和SDF-1未见表达或轻微表达,视网膜缺血性再灌注组0h开始表达,6h表达增强,12h表达最强,24h表达减弱,以后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逐渐下降。结论:HIF-1α和SDF-1表达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视网膜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二者具有协同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基因p33ING1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p33ING1和p5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展望二者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与后发障发生的相关性。方法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10例透明晶状体前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对照组和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p33ING1和p53的阳性表达水平:结果透明品状体组中p33ING1和p53极低表达,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中p33ING1和p53高表达。、两组相比较,p33ING1和p53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白内障组进行p33ING1和p53相关性分析,二者有正相关关系。结论p33ING1和p53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4.
患者 女 ,10岁 ,第 2胎 ,足月顺产。因生长发育迟缓、肥胖 ,于 1997年 12月 15日来我室就诊。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好 ,生后其生长和智能均发育不良。从 7岁开始 ,体重突然急剧增加 ,而身高未增加 ,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其母妊娠 2次 ,第 1胎足月顺产一男孩 ,现 14岁 ,身高 12 8cm,体重 2 8kg,智力一般。双亲表型正常 ,非近亲婚配 ,患儿出生时父龄 2 5岁 ,母龄 2 3岁 ,其母孕期无感冒、发热 ,也无化学药物及放射线物质接触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 :抽取患儿静脉血 ,按常规方法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经 GTG、CBG、Ag- No R…  相似文献   
45.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在透明晶状体及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前囊膜的表达及分布,并初步探讨AQP1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收集52例老年性白内障及10例正常透明晶状体前囊膜,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1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及正常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AQP1的表达,透明晶状体组中AQP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100%)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53.8%)(P<0.05)。而在晶状体纤维中未见表达。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晶状体代谢最活跃的部位,终身进行有丝分裂,并移行至赤道部分化成晶状体纤维。晶状体上皮细胞有AQP1的活性表达,这对于维持晶状体上皮细胞一定的增殖潜能,保证晶状体的生理动态平衡和晶状体的透明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示AQP1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及上皮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密切相关,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取我科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疏血通治疗组30例。另选取3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疏血通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连续使用14 d,对比2组治疗后1 d、3 d、7 d、14 d血清IL-6、CRP的水平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中IL-6和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疏血通治疗组血清IL-6和CRP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14 d后,疏血通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过程中,可通过降低血清IL-6和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和预防是眼科的棘手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有效药物是病毒胸腺核苷激酶的抑制剂无环鸟苷等。近几年来,国外在研究单疱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及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而且在抗HSV-Ⅰ疫苗的研究也有进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在国内,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新药17997,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枸杞总黄酮类化合物抗脂质过氧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Fe2+-Cys-His体系诱发鼠肝线粒体和红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的方法,研究了枸杞总黄酮类化合物(TFL)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TFL可阻断该体系诱发的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当TFL终浓度在0.025~2.0mg/ml范围时,对丙二醛(MDA)生成阻断率为38.38%~99.96%,呈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具有保持线粒体膜流动性的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到TFL对脂质过氧化所致红细胞形态结构的破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王娟  鲁建华  张文芳 《眼科研究》2010,28(3):197-198
血红素氧合酶-1(heine oxygenase-1,HO-1)又称热休克蛋白32,是体内的一种内源性的保护因子,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等多种细胞保护作用。视网膜是接受光刺激、形成视觉的重要组织,当光线强度或光照时间等超过了视网膜的承受能力时,将会刺激视网膜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等,其病理过程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似,因此对防治视网膜光损伤药物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鼠(12眼),Ⅰ组为碱烧伤治疗组(Ⅰ A为低剂量组;Ⅰ B为高剂量组),结膜下分别注射0.2 g·L-1、0.8 g·L-1吡格列酮0.1 mL,每天1次.Ⅱ组为治疗对照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g(0.1 mL),每天1次.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每天1次.所有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做力阴性对照,均连续注射2周.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m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展及PPAR-γ、NF-κB和TNF-α在各时间段表达.结果 PPAR-γ,自烧伤后第 1天开始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及TNF-α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Ⅰ B组CNV发生率相比较,Ⅱ组、Ⅲ组明显延迟、生长抑制;Ⅰ A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 B组在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面积分别为(5.42±0.25)mm2、(8.14±0.25)mm2、(9.67±0.42)mm2,与Ⅰ A组、Ⅱ组、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Ⅰ B组PPAR-γ的表达较Ⅱ组、Ⅲ组明显上升,NF-κB、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大鼠CNV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且与剂量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后的PPAR-γ,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NF-κB活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