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观察 110例 (2 2 0只眼 )散光度≥ 2 D和 15 0例 (30 0只眼 )散光度 <2 D的弱视儿童的弱视综合治疗效果 ,了解散光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散光度≥ 2 D和散光度 <2 D的弱视儿童均用相同的综合弱视治疗方法 ;需要配镜的先验光配镜 ;然后用已证明疗效稳定的统一品牌的治疗仪 (包括红闪、光刷、后像 )进行集体、集中治疗 ,回家完成精细作业 (包括描图、穿珠子等 ) ,2 0~ 30天一个疗程 ;每个疗程完成后 3天检查视力 ,调整治疗方案 ;每 6个月重新验光调整眼镜度数至最佳视力 ,通过治疗视力达到正常的患儿可继续治疗 1~ 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停止治疗后 1个月复诊检查有无弱视复发 ,如有复发则做综合弱视治疗 1~ 2个疗程直到恢复正常 ,若无复发每 3个月复诊一次 ,随访 3年。结果  (1)两组弱视儿童综合弱视治疗有效率均为 10 0 %。(2 )散光度≥ 2 D组弱视儿童中的轻度弱视患儿治疗 3个月与 6个月后基本治愈率分别为 85 .14 %、94 .6 % ;散光度<2 D组轻度弱视患儿治疗 3个月与 6个月后基本治愈率分别为 88.33%、96 .6 7% ;两组相比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弱视儿童轻度弱视患儿的 1年、2年基本治愈率均为 10 0 % ;3年痊愈率 10 0 %。 (3)散光度≥ 2 D组中  相似文献   
32.
双泪小管-鼻插硅胶管治疗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早期治愈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设计一种简易双泪小管鼻插硅胶管术。方法利用7号腰穿针将2条3/0丝线分别经上下泪小管穿过泪—鼻道,在丝线牵拉下将外径065mm带引线的硅胶管两端分别穿过上下泪小管、泪囊、鼻泪管达鼻道。结果治疗57眼反复探通无效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随访6~57月,成功率825%。结论此术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疗效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3.
儿童眼睑部血管瘤是一种较难治疗的肿瘤 ,我们自 1 996年开始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眼睑部血管瘤至今 ,经过长期随访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部分病例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0例患者 ,男 :女=4∶6 ,年龄 3月~ 1 2岁 ,右上睑 1 0例 ,右下睑 6例 ,左上睑 1 1例 ,左下睑 3例 ,多发于眉与睑缘间 ,延伸至睑板结膜 ,穹窿结膜 ,大的约 1× 1 5cm ,最小的约 0 3× 0 6cm。2 方法 术前作普鲁卡因皮试 ,阴性者用 2 %普鲁卡因 2ml溶解平阳霉素 8mg ,穿刺瘤体血管回抽见血后 ,将药物注入瘤体内至瘤体变苍白…  相似文献   
34.
学龄前儿童弱视的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弱视的治疗是从事儿童眼科医生的一个重要而繁杂的内容.我科集中进行综合弱视治疗至今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认为许多弱视患儿没有达到理想的疗效,与儿童治疗的个体特征和依从性有很大关系,因此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儿童个体化弱视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检查及其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传统斜视检查法有赖于被检者的合作,使获得年幼儿童的斜视度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我们研究客观诊断儿童斜视的方法,并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数码照相电脑分析的"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客观检查儿童斜视度数,并将此检查方法与三棱镜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对于中轻度斜视,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接近,而对于大度数斜视,"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与传统的三棱镜检查方法偏离较大."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获得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结论 客观斜视定量诊断斜视患者的斜视度数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89~91)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了解婴幼儿时期发生的儿童眼性斜颈的病因、临床特征,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对婴幼儿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眼性斜颈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运用计算机辅助的儿童斜视图像分析诊断技术,获取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分析其代偿头位,并对歪头试验以及九方位眼球运动检查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获得的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对眼性斜颈做出定性诊断.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同时应用计算机辅助定量诊断技术,分析得出水平斜视度数.结果 研究发现,早期发生的眼性斜颈,多数都可以找到眼部原发病,以单纯上斜肌麻痹最为多见,最重要的阳性体征是歪头试验(Bielschowsky test)阳性.结论 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数码影像分析手段,有助于婴幼儿眼性斜视的早期诊断.并且可以通过手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38.
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 方法: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0例13眼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晶状体位置、眩光敏感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结果:术后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术后3mo及术后1a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5者占100%,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8者占85%。患者术后屈光度稳定,术后1mo~1a,屈光状态变化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1a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异常升高。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均有所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Verisyse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和晶状体均保持了有效的安全距离。术后3mo时,2眼可见Verisyse人工晶状体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 结论:Verisyse人工晶状体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是补充角膜屈光手术不足的有效眼内屈光手术,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发生与未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大鼠泪液标志蛋白表达,筛选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关蛋白并分析其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行大鼠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 I组从角膜旁中心取植片,缝线保留长度约1mm,术后给予抗生素滴眼液;Ⅱ组取角膜中心植片,缝线尽量剪短,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滴眼液;术后计算排斥反应系数。术后第7d采集泪液。弱阳离子交换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穿透性角膜移植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差异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分析可能的标志蛋白。结果:术后第7d时Ⅰ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Ⅱ组没有发生;两组中共有108个蛋白质被标记,其中有分类价值的标志蛋白质有11种,相对分类价值较高的有6种,蛋白质搜库结果提示相关蛋白可能是下调蛋白:Pro-histogranin、胰高血糖素样肽1;上调蛋白:β-防御素2、细胞凋亡蛋白酶-3亚基、神经激肽A。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大鼠角膜移植后泪液标志蛋白表达图谱的实验方法稳定可行,提示我们在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后续研究中考虑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特点,评估P—VEP对上睑下垂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检测的意义。方法对53例2~4岁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进行P—VEP检查,比较双眼P—VEP的P100潜伏期及振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上睑下垂眼VEP P100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振幅低于正常眼(P〈0.01)。轻度上睑下垂眼P—VEP P100波振幅与中度及重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上睑下垂眼P—VEP P100波潜伏期与中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重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双眼P—VEP P100波振幅及潜伏期存在差异,根据患儿视觉发育程度进行手术时机选择的同时,应注意术后矫正弱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