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cone/rod functions in children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after laser photocoagulation.Methods 30 ROP patients(60 eyes)treated with laser photocoagulation(case group)and 30 preterm infants(60 eyes)without ROP(control group)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was performed on all the children, and the response of rod cells and cone cells,maximal mixed responses and oscillatory potentials were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mplitude of response of rod cells was obviously decreased(t=-2.385,P<0.05),while the latency phase of rod cells was obviously prolonged(t=-2.799,P<0.05);the amplitudes of a-and b-wave of maximal respons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case group(t=-2.967.-4.037;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mplitudes(t=-1.402)and latency phase (t=-1.637,0.465)0f b-/a-wave of the maximal mixed response between two groups(P>0.05).In the response of cone cell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latency phase(t=1.222)and amplitude (t=-0.636)of a-wave as well as amplitude(t=-1.927)of b-wav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latency phase of b-wave of cone cells in the case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2.466,P<0.05).Conclusions Compared to no-ROP preterm infant retina,laser-treated ROP retina has normal con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delayed rod func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患者30例30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观察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变化,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显著减少。病程、年龄、注射前CMT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类型和视力预后无相关性,注射前视力与注射后末次视力呈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简单、安全、易操作,短期内可以迅速减轻黄斑水肿,最终的视力预后取决于治疗前的视力,部分患者在注射后3 ~6mo可能复发。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切除术对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SD鼠为受体,Wistar鼠为供体,受体鼠再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颈淋巴结切除组,C组为碱烧伤后角膜移植组,D组为碱烧伤后角膜移植合并颈浅淋巴结切除组。每组均为6只,其中1只于术后14d行植片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其余5只通过裂隙灯观察角膜免疫排斥的状况,检测并比较各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 结果:各组MST分别是10.40±1.14d;46.30±9.46d;7.00±1.58d和15.00±3.39d。B组MST较A组明显延长(P〈0.05),而D组MST较C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移植后14d,B组植片中无CD68阳性细胞出现,A组和D组植片中有不同程度的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而C组植片中CD68呈强阳性表达。 结论:颈淋巴结切除术能有效抑制正常及碱烧伤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4.
广州市5 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及屈光情况。[方法]2001~2005年对广州市东山区部分幼儿园的58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连续数年的屈光状态调查,包括视力检查.视力筛查仪散瞳后验光仪验光,观察儿童在这一时期的屈光变化。[结果]在5860名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常1180人(20.14%);3~6岁的儿童年龄越小,低常视力比率越高;随着年龄逐渐增加,低常视力、远视人数逐渐减少,而正视、近视人数逐渐增加,混合散光的人数变化不大。[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以及对需要治疗者进行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人白内障眼房水及晶状体上皮细胞(LEC)中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集老年性白内障130例和先天性白内障15例.超声乳化术中取房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房水PEDF浓度;选上述先天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高龄者各15例,术中取前囊膜标本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EC的PEDF表达.结果 患眼房水PEDF平均浓度为(180.9±78.6)ng/ml,且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821,P<0.001);患眼LEC中存在PEDF的蛋白表达,且幼龄组的表达水平远高于高龄组.结论 患眼LEC中存在PEDF活性,其房水及LEC中的PEDF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下降,提示PEDF可能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调节或(和)保护LEC.  相似文献   
126.
87例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芳  项道满 《广东医学》2008,29(5):818-81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与年龄及弱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3~6岁学龄前儿童,测定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及矫正后立体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参差的发生与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各年龄组均有可能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程度越高,弱视的程度就越重。屈光参差性弱视无论近视性还是远视性,弱视程度与立体视程度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普查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445例弱视儿童共810只眼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基本治愈率为81.5%,3.6~7岁组86.7%,8~10岁组69.8%,轻度弱视91.5%,中度弱视74.6%,重度弱视22.2%,斜视性82.3%,屈光不正84.9%,屈光参差49.2%,中心注视95.0%,旁中心注视72.5%.结论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程度越低,效果越好.屈光不正弱视疗效最好,中心注视要比旁中心注视好,采用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构建4对针对靶基冈小鼠VEGF的siRNA干扰载体,筛选并进行慢病毒包装。60只C57Bif6J小鼠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OIR+空载体组,OIR+VEGF-RNA干扰组。OIR+空载体组和OIR+VEGF-RNA干扰慢病毒组的小鼠在生后第5天玻璃体腔注射相应的1μ1的7.5×10^7空载体慢病毒和VEGF-RNA干扰慢病毒。后3组小鼠在生后第7天建立OIR模型。第17天时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4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及面积变化,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VEGF、磷酸肌醇3激酶(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显示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RNA干扰组新生血管面积(0.271399mm^2)明显较OIR模型组(1.212782mm^2)、空载体组(1.152504mm^2)少(F=449.924,P〈0.01)。OIR模型组和空载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在RNA干扰组中与正常组相似,呈均匀光滑线性分布,而在OIR模型组、空载体组的分布中断、不均匀,在新生血管团中可见团块状的强荧光;VEGF的RNA干扰组中VEGF、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p-ERK的蛋白表达量较OIR模型和空载体组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靶向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能有效抑制OIR小鼠模型中VEGF及其下游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临床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12例儿童眼部结膜下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手术、病理报告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结膜下脂肪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结果 术中摘除瘤体后予结扎断端,随访2个月~6年,均未见复发,亦未见眼球运动障碍.结论 结膜下脂肪瘤多位于颞侧,单眼多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适当的手术方法可避免复发.应与结膜下脂肪疝及皮下脂肪瘤等其它结膜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0.
刘雯  项道满  阮岩 《新中医》2022,54(10):26-2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结膜炎(ARC)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取广州地区186例ARC患儿,其中湿热夹风证133例、肺气虚寒证40例、脾气虚弱证5例、肺经蕴热证4例、血虚生风证4例。采用眼部症状体征总评分(TOSS)、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评估患儿的症状,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分析不同中医证型ARC患儿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症状评分比较,仅流鼻涕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蕴热证患儿的流鼻涕症状最明显。不同中医证型患儿TNSS、TO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RQLQ各项细则评分及总分比较,仅非鼻眼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气虚弱证患儿的非鼻眼症状最明显。不同中医证型患儿非鼻眼症状评分比较,仅咽痒、易怒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气虚弱证患儿的咽痒、易怒症状最明显。结论:广州地区不同中医证型ARC患儿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差异均不明显,仅流鼻涕症状及非鼻眼症状评分差异较大,又以肺经蕴热证患儿的流鼻涕症状及脾气虚弱证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