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早期手术的方法。材料与方法:13例先天性内斜视病人,应用客观方法检查斜视度数。在患者6个月大后,即进行早期手术。结果:对13例3岁以下斜视病人,平均年龄21.6个月,手术一次总成功率为80%。手术设计与大龄儿童并无差异。结论:早期手术的先天性内斜视病人手术设计,可循常规方法进行。采用客观斜视测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先天性内斜视儿童早期手术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管理都较老年性白内障困难而且手术效果欠佳.因此,日益引起白内障专科医师及儿童眼科医师的高度关注.我们对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回顾,以探索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Müller细胞致伤后早期细胞发生的一系列损伤性变化和发生反应性胶质化的规律。方法:新生SD大鼠视网膜进行体外Müller细胞的培养并建立高压气体冲击损伤模型,检测细胞致伤后早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致伤后3h左右GFAP的表达量明显增强,以后24h内持续性高表达,并与损伤强度呈正比(P<0.05);LDH的释放增加主要出现在损伤后30min内;损伤后30min各组致伤细胞凋亡率呈非显著性差异(P>0.05),3h后细胞凋亡率增高,6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Müller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触发GFAP 表达增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复习了以往有关角膜/前房免疫特免性的几种基本假说。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眼前房相关的免疫偏差(ACAID)的实验研究结果、角膜MHC 表达与移植的关系,以及移植中郎罕氏细胞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而总结了关于角膜/前房免疫特免性的最新假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_8A),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而促进抑制性T细胞(Ts)。其抑制Th、CTL细胞的机理,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的钙结合蛋白、CP结合蛋白和选择性阻断淋巴因子mRNA的转录,它也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B细胞、免疫性辅助细胞和NK细胞的活性。本文中对应用CsA治疗免疫介导的眼部疾病(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春季角结膜炎、角膜溶解综合征、Mooren角膜溃疡,Graves眼病)和眼内炎症(葡萄膜炎、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Behfet眼病),以及CsA在角膜移植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副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索应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眼部不同部位、各种类型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平阳霉素均匀注射至血管瘤瘤体内,以注射至瘤体部位泛白为止.共治疗眼部血管瘤患儿45例,其中女23例,男22例.结果注射后瘤体肿胀,8例瘤体表面皮肤发生坏死,经过注射的瘤体组织由红色转为白色,并且变硬.2~3个月后变软,吸收、治愈.45例中,43例(占95.5%)经过2~5次注射后血管瘤完全消失,1例效果欠佳,改用其他方法治疗,另1例毛细血管瘤用其他治疗方法有效,但效果不明显,在加用注射平阳霉素后彻底治愈.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几类眼部血管瘤,绝大部分效果显著,并具有损害小、瘢痕轻、外观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儿童先天性上脸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按重睑成形术原则设计重睑线,作眼睑和眉弓下切口,作一上宽2cm,下宽1.5cm的额肌瓣,并将其缝合于睑板上缘处.结果共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108例(135只眼),并随访观察6~24个月,平均1年,133眼一次手术成功,双重睑自然美观,无畸形.1眼出现术后出血,1眼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得到满意效果.结论该术式简单有效,是上睑下垂首选手术,手术年龄以2~6岁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尝试用模式翻转诱发电位(PR—VEP)测验儿童视敏度获得一定成功F’·’·’j。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j用PR—VEP方法研究儿童弱视,发现儿童弱视患者PI。。波潜伏期延长,并认为其变化程度可作为判断儿童弱视恢复程度的指标。但是,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PR—VEP检查各参数与患者的视敏度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报道不多。为此,我们对弱视眼的PR—VEP检查各参数与其中心视敏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l研究对象均为来自本院眼科门诊屈光不正专科病人。研究对象经托毗酞胺快速散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学龄前儿童客观屈光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门诊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98例196眼,年龄3~6岁,使用10g/L阿托品眼膏涂眼,2次/d,连用4d,第5d停药后分别使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比较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的结果显示远视球镜均值电脑验光法(2.70±2.75D)所测结果低于检影验光法(2.99±2.09D),行配对t检验,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球镜均值电脑验光法(-2.74±1.25D)所测结果高于检影验光法(-2.35±2.18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向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散光度数值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法在学龄前儿童散瞳验光应用中各有利弊,临床工作中需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周瑾  项道满  赵伟  李巧莉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10-2411
目的:探讨异常瞬目患儿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的必要性及意义.方法:2011年5-11月间到我院眼科就诊的238例异常瞬目患儿(2.5~ 14岁),除外全身疾病后行屈光、眼肌功能、裂隙灯检查;恒定温度及湿度下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给予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点眼,酌情给予维生素类药物治疗.泪膜破裂时间短于10 s患儿给予人工泪液,睑板腺功能障碍及BUT短于5s患儿给予人工泪液及激素类药物,随访3个月.结果:经过7~28d治疗,167例(70.2%)治愈,57例(23.9%)好转,14例(5.9%)无效;经治疗BUT正常者152例(78.4%),好转42例(21.6%);BUT检查再次异常者均大于5s,继续治疗1个月,BUT全部正常.结论:BUT检测简单易行,能够诊断儿童异常瞬目症严重程度,指导合理用药,可以考虑作为儿童异常瞬目症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