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2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韩梅  楚若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46-164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及其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S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另选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组。AMI组中接受溶栓治疗者共26例,其中再通者15例。未通者8例。死亡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单核细胞IL-1β表达水平ACS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组与UA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未通组与再通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作为单核细胞表达的主要细胞因子。不仅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的启动机制,还促进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因此在ACS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因其致栓作用而对AMI的溶栓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偶测血压值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1),而健康人动态与偶测血压比较无鼎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24h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特点,但高血压病患者第1峰更为突出。结论 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指导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83.
拇趾及第二趾供血系统的彩超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拇趾、第二趾供血系统彩超检查的资料 ,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彩超对正常人 10 0只足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给予分型 ;且应用于临床 2 6例。结果 足背动脉平均内径 ( 2 .0 0± 0 .44 )mm ,按其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 ,出现率分别为 46%、5 2 %、1% ;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距体表距离 ( 9.12± 3 .10 )mm ,中点距体表距离 ( 7.14± 2 .3 4)mm ,中点处内径 ( 1.17± 0 .3 6)mm ,按与第一背侧骨间肌的关系可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 ,出现率分别为 46%、45 %、7% ;按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 ,出现率分别为15 %、69%、4% ;第一跖底动脉出现率为 92 % ,口径与第一跖背动脉有互补关系。临床应用 2 6例 ,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彩超检查完全吻合 ,血管变异病例做了相应处理 ,再造 3 8指均成活。结论 彩超对拇趾、第二趾供血系统的检查结果与解剖学资料相似 ,是准确的、可信的、可靠的 ,术前应用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指导术中操作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重庆市2002年艾滋病疫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凌华  韩梅  钱天学 《疾病监测》2003,18(9):341-343
艾滋病的严重危害不仅在于致死性和难以治愈 ,其潜伏期长和无明显症状更导致它的隐蔽传播和快速蔓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HIV抗体监测有助于掌握艾滋病流行动态 ,预测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2年我们加强对本市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 ,共检出HIV感染者 92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来源于我市强制戒毒所、女子教育所、医院就诊者、自愿来检者等。采集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待检。用ELISA(HIV1 + 2 )试剂检测血清中HIV抗体 ,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阳性结果用 2个不同厂家的试剂复核 ,复核结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对于检测大鼠急性肝衰竭(ALF)和指导预防性用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8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即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乳果糖组(6只)和美常安组(6只)。实验第1~8天,对美常安组予以美常安稀释后灌胃,乳果糖组予以乳果糖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6、7天,对模型组、乳果糖组和美常安组大鼠均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采用2D-SWE技术测量4组大鼠肝脏硬度值(LSM)。构建ROC曲线,根据AUC选出准确率最高的LSM进行组间比较。实验第9天,取大鼠肝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模型组主要病理表现为炎症、坏死;美常安组及乳果糖组炎症坏死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对照组表现为正常肝组织。根据模型组LSM构建的ROC曲线中,平均值诊断效能最佳;以8.44 kPa为截断值,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8、100%和62.50%。模型组LSM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ALF大鼠LSM增高。2D-SWE对检测ALF及预防性用药后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6.
三种乙肝病毒检测方法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指标不同模式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率;不同模式下前S1抗原的阳性率;乙肝核酸值;前S1抗原结果与HBV-DNA拷贝数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72.97%),e抗原阳性组最高(88.89%),乙肝病毒DNA的拷贝数也较高。乙肝病毒DNA的拷贝数与Pre-S1的酶免检测结果的吸光度值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590)。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指标有较好的互补性;利用Pre-S1的酶免检测结果结合e抗原可以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数量。  相似文献   
87.
肝炎科护士职业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现将肝炎科护士自我防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四川省康复医学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康复医疗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对四川省从事康复医疗的主要单位共26家进行了专项调查。目前,四川省康复医学领域仍存在从业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水平低、设备落后、治疗方法落后、病员少,社会认识不足等各种问题。因此,必须从以上各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全面发展四川省康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89.
医院使用合同护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护理教育的多渠道、多途径的出现 ,以及市场经济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 ,医院聘用合同护士越来越多。通过对 30家医院使用合同护士情况调查 ,我们认为在使用合同护士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否则 ,从远期效果看 ,将会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1 调查资料1 1 合同护士所占比例。 3级医院 18所 ,护士 9987人 ,合同护士 2 6 77人 (占 2 6 8% )。 2级医院 12所 ,护士 312 1人 ,合同护士 76 8人 (占 2 4 6 % )。1 2 合同护士的学历。专科 2 0 9人 ,占 6 1% ;中专 3187人 ,占 92 5 % ;其他专业 4 8人 ,…  相似文献   
90.
目的:对激光辅助陶瓷托槽去粘接后牙釉质及牙髓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12期)、Pub Med、CBM、CNKI、万方数据库,搜集激光辅助陶瓷托槽去粘接后牙齿表面粘接剂残余指数及牙髓温度变化的相关研究,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分析及Revman 5.3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激光辅助陶瓷托槽去粘接影响牙面粘接剂残余指数纳入7个研究,激光影响牙髓温度纳入6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陶瓷托槽去粘接前使用激光进行照射与否对于去粘接后牙面粘接剂残余指数的大小无显著作用[MD=0.074,95%CI(-0.472~0.619),P=0.791];相反,激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牙髓温度[MD=3.69,95%CI(2.71~4.66),P=0.000],且合适的激光参数设定对牙髓无不可逆性的损伤。结论:激光应用于陶瓷托槽去粘接对于牙面上的粘接剂残余指数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牙髓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