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微小RNAs (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调节性小分子RNAs,长度约为22 nt.研究表明,miRNAs 对基因表达、肿瘤发生和组织特异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对miRNAs作用机制的探索开创了miRNAs研究的新纪元.眼内恶性肿瘤是一类复杂的基因疾病,主要由基因结构和表达异常所致,miRNAs在眼内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有决定性作用.就miRNAs与眼内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HMGB1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9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于注药后4周、8周、12周处死大鼠,取视网膜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大鼠作对比.结果 HMGB1和TLR9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4周、8周、12周时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103 7±0.001 1、0.132 3±0.0005、0.145 0±0.002 0、0.155 7±0.001 5和0.084 3±0.0047、0.1164±0.0094、0.132 1±0.000 1、0.139 0±0.0042,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主要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HMGB1和TLR9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增加,HMGB1-TLR9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3.
背景:目前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人体及动物实验采样方法,均是在体外进行,存在诸多的弊端。目的:利用微透析活体采样技术,建立眼后节清醒动物药代动力学模型,比较静脉注射和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在兔玻璃体内的通透性。方法:纳入15只兔,制备眼内炎模型。将微透析探针植入清醒兔眼玻璃体内24h后,随机分成3组,即静脉注射组、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分别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注射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连续检测兔眼玻璃体万古霉素的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静脉注射组兔眼玻璃体内的药物浓度较低,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玻璃体内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玻璃体内注射组兔眼给药后72h,玻璃体内万古霉素的浓度均高于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微透析方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可以连续、在线、活体检测清醒动物玻璃体内药物浓度;单次静脉注射万古霉素后,玻璃体内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64.
背景 Delta样配体4(Dll4)参与视网膜内细胞的发育和血管的发生过程,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同参与诱导和挑选尖端细胞的过程.Dll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VEGF表达的关系值得关注. 目的 研究Dll4单克隆抗体玻璃体腔内注射后对视网膜中Dll4、VEGF及其受体表达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5日龄的新生SPF级SD大鼠与母鼠一起在含体积分数为(80±2)%氧气的密闭玻璃箱内饲养至12日龄,然后返回自然环境下饲养至17日龄以建立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于模型大鼠12日龄时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Dll4单克隆抗体2.5 μl(0.5 μg)为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左眼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体积PBS作为PBS对照组.于大鼠17日龄时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中Dll4、VEGF、VEGF受体-1(VEGFR-1)、VEGFR-2、神经纤维网蛋白-1(neuropilin-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采用视网膜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评估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两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内Dll4 mRNA表达灰度值(Dll4 mRNA/β-actin mRNA)为0.22±0.06,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0.9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9,P=0.000),而2个组间VEGF mRNA及其受体VEGFR-1 mRNA、VEGFR-2 mRNA表达灰度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9;t=1.687,P=0.109;t=-1.674,P=0.111);与PBS对照组比较,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视网膜中neuropilin-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3±0.08 vs.0.64±0.07)(t=-2.677,P=0.015).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PBS对照组.Dll4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大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为(63.6±11.6)个/张,PBS对照组为(35.1±5.2)个/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9,P=0.000). 结论 Dll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对VEGFR的反馈抑制发挥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过度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肾素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中上游生长因子,对RAS链起着特异性限速的作用。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RAS上调,视网膜RAS被激活,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上调,导致血管渗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等血管病理性改变。直接肾素抑制剂Aliskiren作为阻断RAS的新途径,在防止和减弱病理性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作用。Aliskiren的应用有望成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其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DR的最主要方法,但传统激光存在诸多副作用及并发症,为减少这些副作用并提高疗效,很多新的视网膜激光治疗系统随之出现,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的激光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DR早期微血管细胞受到损害,微血管扩张、渗漏,形成微血管瘤,随后微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最终视网膜缺血缺氧形成新生血管,进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随着病情加重,将造成纤维血管膜的形成、视网膜前膜的纤维化加重,最终将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近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导致视网膜内外屏障破坏,诱发视网膜水肿,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治疗组高糖组和治疗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成模后治疗组给缬沙坦按每天24 mg·kg-1灌胃,另外两组灌等体积蒸馏水.分别于干预后2周、4周、6周采用ADP酶视网膜铺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及检测视网膜ET-1的表达.结果 高糖组6周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周边血管走形迂曲治疗组6周大鼠视网膜血管走形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大鼠视网膜ET-1表达在4周、6周时(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0.19±12.95、114.21±22.71)较同期对照组增高,但显著低于同期高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ET-1的表达,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起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0.
张佳慧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2018,(12):1185-119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DR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明确。大量的证据使人们意识到DR不仅是一种血管疾病,而且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针对DR治疗方案效果有限,DR的早期诊断、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就近两年DR的诊断、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新的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