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角巩膜穿通伤是严重的眼外伤,它不仅使眼球结构遭到破坏,而且还会使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失明。许多原因可导致角巩膜穿通伤。如果角膜裂口较小,裂口边缘整齐,角膜裂口会自行闭合;如果角膜裂口较大、裂口边缘不整齐,角膜裂口不能自行闭合,房水流出,...  相似文献   
42.
4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效应产物和多种器官有效的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RAS上调,视网膜RAS被激活,刺激具有促微血管渗漏、周细胞迁移、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化功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上调.对RAS的阻滞主要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来实现.RAS阻滞剂在R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防止和减弱病理性血管生成的作用.对RAS的阻断有望成为ROP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3例行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治疗,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8例于术后3d内眼压恢复正常;2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2例手术后眼压仍较低。14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45.
许多眼底病变,特别是黄斑部及视神经疾病,在累及黄斑中心凹时,中心视力将明显下降。当中心凹受损严重,机能丧失时,该眼的固视点则由中心凹转移至中心凹以外距中心凹较近的健康或比较健康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46.
目的本文评价蔗糖在冻干兔角膜中的价值,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影响冻干兔角膜效果的其他因素固定前提下,使用二甲基亚砜、白蛋白为抗冻剂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蔗糖。(对照组中蔗糖浓度梯度为2.5%,5.0%,7.5%,10.0%;实验组Ⅰ中均为0;实验组Ⅱ中为73.5%,15.0%,22.5%,30.0%;实验组Ⅲ中为25.0%,50.0%,75.0%,100.0%)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即冷冻阶段和冻干阶段。通过台盼兰和茜素红联合染色评价其活性。计算平均ES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冷冻阶段,对照组平均ESR为96.1%,实验组Ⅰ平均ESR为94.0%,实验组Ⅱ平均ESR为95.2%,与对照组经方差分析蔗糖为不显著因素。实验组Ⅲ平均ESR为40.7%,经方差分析蔗糖为显著因素。干燥阶段,对照组平均ESR为40.3%,实验组Ⅱ的ESR为71.1%,实验组Ⅰ、实验组Ⅲ的ESR无法计算。方差分析表明,在冻干阶段蔗糖为高显著因素。结论蔗糖在冻干兔角膜中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在冷冻阶段蔗糖起协同保护作用。在干燥阶段起主要保护作用。蔗糖对冻干兔角膜中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与浓度有关,保护液中蔗糖浓度梯度为7.5%,15.0%,22.5%,30.0%时,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ADV-PEDF)对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7日龄C57BL/6J正常新生鼠60只置氧体积分数为(750±5)mL/L的环境中连续生活5 d,再回到正常空气中建立氧诱导的ROP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在鼠龄第12天玻璃体腔内注射1uL ADV-PEDF,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腺病毒空载体.在鼠龄第17天处死所有新生鼠.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组织切片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PED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可见自视盘发出的视网膜血管较细、迂曲,在视盘周围及中周部深层毛细血管广泛闭锁,有大片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边缘有致密的新生血管团形成.实验组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未见明显的无灌注区形成,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1);二组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视网膜毒性及炎性反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实验组视网膜PEDF的高表达.结论 ADV-PEDF可有效抑制ROP动物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为ROP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OX40-Ig融合蛋白对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Mckrae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模型;分别于接种病毒的当天、接种后第2、4d将OX40-Ig融合蛋白100μg注射到鼠的腹膜下,观察OX40-Ig融合蛋白对鼠HSK的影响。结果OX40-Ig融合蛋白使鼠外周血中CD4 T细胞减少了78·2%,使鼠HSK发病率由83·3%下降到20·0%。OX40-Ig治疗组的小鼠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角膜内炎性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迟发型超敏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结论OX40-Ig融合蛋白能够阻断OX-40/OX-40L协同刺激途径,抑制CD4 T细胞增生,阻止HSK的发病,减轻HSK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变化,初步探讨毒性反应机制。方法48只兔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向3个实验组兔眼玻璃体腔注入1、25、mg/0.1 mL的万古霉素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1 mL。术后1、4、71、4 d采用比色法检测视网膜内谷氨酸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 mg组视网膜谷氨酸含量于4~7 d升高明显(P<0.05),5 mg组各时间点均升高明显(P<0.05),7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剂量因素对视网膜谷氨酸含量的作用显著(P<0.01),时间因素对谷氨酸含量的作用不显著。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超过安全剂量,可引起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升高,本实验将有助于抗生素所致视网膜毒性反应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细微结构,并对黄斑区各组织层次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OCT血管成像(OCTA)是在OC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非侵入性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无创、高速、高分辨率的特点,可提供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结构的三维图像,实现病变的定量检测和分层检测。通过OCT观察黄斑区视网膜的形态和细微结构及OCTA评估血流变化已成为DME的研究热点。本文就OCT和OCTA各生物学标志物在DME病程发展及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评估DME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并判断疾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