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剥夺新生动物视网膜正常成像可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这种近视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FDM).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的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变薄,可能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巩膜主动重塑在眼球生长发育及正视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视黄酸(RA)及其受体在FDM形成中对巩膜基质、软骨层和成纤维细胞层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酶的改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能是调节FDM眼球伸长的信号分子,在巩膜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2.
临床应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虹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而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眼科学者开始应用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或者点眼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在临床尝试性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角膜炎症、翼状胬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与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的新生血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在眼表疾病中应用贝伐单抗的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效以及相关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3.
34.
刘慧  赵少贞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20-1923

干眼在全球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体内和体外的多种刺激因素都会激活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水平与抗氧化酶作用的失衡会激活炎症反应,造成眼表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干眼。本文综述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干眼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5.
剥夺新生动物视网膜正常成像可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这种近视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FDM).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的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变薄,可能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巩膜主动重塑在眼球生长发育及正视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视黄酸(RA)及其受体在FDM形成中对巩膜基质、软骨层和成纤维细胞层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酶的改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能是调节FDM眼球伸长的信号分子,在巩膜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6.
邵静华  李艳  赵少贞 《天津护理》2006,14(4):193-193
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治疗老视患者25例(49眼),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健康教育,密切配合手术并观察患者全身情况。2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近视力明显提高,远视力无明显受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7.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Keratoplasty,CK)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因为疗效好、安全、简单、结果稳定而越来越受到眼科屈光医生的重视。2002年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通过了ViewPointCK系统(Refractec)用于治疗轻、中度远视;2004年,CK又成为第一个通过FDA认证的可用于治疗老视的手术。  相似文献   
38.
隐斜是一种双眼眼外肌肌力的潜在性不平衡状态,双眼有偏斜的倾向,但能够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外隐斜在近视眼患者中很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近视眼所用的调节减少,导致双眼汇聚相对滞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尤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个月,对照组使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两组患者除此不同外,在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等方面均相同。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d、10d、1个月及3个月的眼部症状,包括疼痛感和异物感,以及体征,包括裸眼视力、眼压、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等效球镜度等检查。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DLK方面及眼部疼痛、异物感方面手术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获得与激素类药物相同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预防DLK,可减少或替代LASIK术后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40.
近视眼LASIK手术对前房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视眼LASIK手术对前房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及分析系统观察166例近视患者的右眼LASIK术前和术后1 d;1 wk;1,3和6 mo不同时间点前房深度、前房容量和不同部位(上方90°、下方270°、鼻侧360°和颞侧180°)前房角度的变化,分析LASIK手术对近视眼患者前房形态的影响.结果:LASIK术后各个时间点前房深度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1 wk内前房深度持续降低,术后1wk至术后3 mo之间前房深度略有波动,但术后3 mo已趋于稳定.LASIK术后各时间点前房容量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1 d至术后3 mo之间前房容量虽有波动,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后1 d前房容量之间差别不大.LASIK术后各时间点、不同位置前房角度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LASIK术后前房深度、前房容量较术前降低,可能是Pentacam测量时,近视眼LASIK术前和术后眼睛视近调节引起晶状体前移量不同所致.但是这种改变是否存在其它影响因素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尚不能认为近视眼LASIK手术对前房形态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