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飞秒激光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凤  赵少贞 《眼视光学杂志》2007,9(3):210-212,2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矫正近视的主要方法,其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来源于角膜瓣的制作。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而飞秒激光是目前所知惟一可以用于角膜瓣制作的激光。本文就飞秒激光的作用原理以及用于角膜瓣制作的动物实验和早期临床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2.
WaveScan波前像差仪客观验光与显然验光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WaveScan波前像差仪验光和显然验光结果,探讨WaveScan波前像差仪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6年3月在我院行LASIK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患者135人(256眼),按屈光度分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3组,将波前像差仪检查和显然验光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低度近视组,两种验光结果的球镜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柱镜和等效球镜的度数,波前像差仪的验光结果均较显然验光结果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高度近视组,波前像差仪的验光结果等效球镜和显然验光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镜较显然验光低,而柱镜较显然验光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veScan波前像差仪测量低度近视的球镜,中高度近视的等效球镜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评价泪小点塞在干眼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50例67眼,均予以泪小点塞治疗,其中接受单眼治疗患者33例,双眼治疗患者17例,按常规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基础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的结果按两种方法分组进行统计分析,Ⅰ组45例60眼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Ⅱ组30例单眼治疗患者左右眼同期对照。结果Ⅰ组45例60眼泪液分泌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均获得明显改善(P<0.01),其中有6例脱离了人工泪液治疗;Ⅱ组30例单眼治疗患者治疗眼较未治疗眼在主观症状、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也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7眼因不同原因失访,6眼泪小点塞丢失(6/67,占9%),1眼异物感明显取出泪小点塞(1/67,占1.5%),未归入统计分析。结论使用泪小点塞能够减少泪液排出和丢失,改善干眼症状,是干眼症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4.
患者女,52岁,主困双眼充血、间断眼胀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染发后,双眼充血、红肿,曾诊为“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给予抗菌、抗病毒、抗炎(点氟美瞳)治疗。约7d前,双眼胀。给予降眼压治疗,控制不理想。既往无眼病史。入院检查:双眼视力1.0,眼球轻压痛,外眼未见异常,球结膜弥漫性轻度水肿,血管充盈迂曲,混合充血,前巩膜弥漫性呈淡粉色,角膜上皮略粗糙,中央浅基质白色点样混浊。前房周边略浅,虹膜纹理欠清,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视乳头呈淡红色,边界欠清,C/D为0.3~0.4,动脉反光略增强,静脉充盈,  相似文献   
155.
剥夺新生动物视网膜正常成像可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这种近视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FDM).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的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变薄,可能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巩膜主动重塑在眼球生长发育及正视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视黄酸(RA)及其受体在FDM形成中对巩膜基质、软骨层和成纤维细胞层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酶的改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能是调节FDM眼球伸长的信号分子,在巩膜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6.
bFGF对LASIK后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临床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主观症状缓解、角膜上皮、内皮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 一定时间段内抽取LASIK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术后常规给予1 g·L-1氟米龙滴眼液 3 g·L-1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4次,试验组加rbFGF(贝复舒)滴眼液,对照组加玻璃酸钠(爱丽)滴眼液每天4次,各治疗3个月.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对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顺应性进行平行对照并评价整体疗效.主观指标包括视疲劳、模糊感、异物感、干涩感、刺痛感.客观指标包括视力、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殚(Schirmer's Test Ⅰ)、角膜荧光染色、新生血管、基质混浊(haze)、角膜内皮计数、角膜知觉等.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入选病例中性别、年龄、术前裸眼视力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用药效果:除眼干涩感P>0.05外,其余各主观症状好转,2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早期角膜染色2组均增加,用药治疗后减少,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用药后Schirmer's Test Ⅰ较用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hirmer's Test Ⅰ及2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内皮计数用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知觉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术后未见新生血管增加或加重病例,均未见haze.2组顺应性好,均未出现副作用.2组间用药效果的比较:术后2周刺痛感对照组较试验组轻,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值法),其余各项主观症状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用药2周后对术后5项症状的评分总和缓解程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2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裸眼视力试验组分别为0.99±0.28、1.06±0.25、1.11±0.21和1.14±0.21,对照组分别为1.05±0.28、1.16±0.20、1.22±0.19和1.14±0.17,各时间点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起Schirmer's Test Ⅰ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其他客观体征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GF安全、顺应性好,可缓解LASIK术后眼表不适症状,并对LASIK后角膜上皮及神经修复、泪液分泌、角膜内皮保护有一定作用,且rbFGF治疗3个月后未见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或加重、haze以及其他毒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器OQAS-Ⅱ对8~16岁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视觉质量和眼内散射变化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中随机选取8 ~ 16(12.03±2.56)岁32例患者,屈光度为-1.00~-5.75(-3.77±1.78)DS,散光度数为0~-1.50(-0.45±0.57)DC.患者在配戴塑形镜前、配戴后7d、1个月、3个月分别接受OQAS检查,包括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客观散射系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不同对比度下OQAS值(OV100%、OV20%、OV9%、OV平均).OQAS检查视觉质量时统一使用4 mm瞳孔直径.结果 MTF截止频率配戴前为30.13±11.45,配戴后7d为23.33±6.58,1个月为22.52±7.11;OV 100%配戴前1.01±0.29,配戴后7d为0.81±0.21、1个月0.85±0.18;OV20%配戴前1.06±0.33,配戴后7d为0.87±0.22、1个月0.89±0.20;OV9%配戴前1.14±0.37,配载后7 d 0.88 ±0.23、1个月0.92±0.22;OV平均配戴前1.07±0.32,配戴后7d为0.85 ±0.21、1个月0.89±0.21;OSI配戴前0.84±0.85,配戴后7 d 1.25 ±0.75、1个月1.26±0.90,均有升高(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后3个月和配戴前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3个月时MTF截止频率30.59±5.23、OV100% 0.98±0.24、OV20% 1.04±0.27、OV9% 1.10±0.32、OV平均1.04 ±0.27、OSI 0.71±0.36,均为P>0.05).配戴前后MTF截止频率与眼轴长度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初期视觉质量下降,表现为MTF截止频率和各对比度下OQAS值下降,OSI升高.配戴塑形镜后3个月视觉质量逐渐恢复到配戴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对比分析高度近视伴轻度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FS-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70例(70眼),将有主观症状且标准干眼症状评估(SPEED)得分小于10分、泪膜破裂时间(BUT)≤5 s以及裂隙灯显微镜下未发现眼表损害体征的患者纳入轻度干眼组,共有36眼;将无干眼主观症状且5 s<BUT≤10 s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的患者纳入非干眼组,共有34眼。采用西班牙Visionetrics公司的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获取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VA9%(分别代表对比度为100%、20%和9%时的模拟光学视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UT、MTF cut off和模拟对比度视力,计算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安全性指数=术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构成、年龄、等效球镜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轻度干眼组患者BUT较术前缩短(P<0.05),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延长(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轻度干眼组患者VA100%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后3个月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非干眼组患者BUT均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3个月BUT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1周,非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轻度干眼组患者BUT均短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轻度干眼组患者MTF cut off、VA100%、VA20%、VA9%均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间MTF cut off、VA100%、VA20%、VA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与非干眼患者相比,FS-LASIK并未导致高度近视伴轻度干眼患者术后总体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9.
160.
目的 评估眼球静态旋转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0年5~11月柱镜≥-0.75D的近视散光患者118例(184眼),根据患者对手术的白愿选择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65例(97眼),对照组为传统LASIK术后患者53例(87眼).观察实验组静态旋转度数.比较术后1d,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残余球镜,残余散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 结果 平均静态旋转角度为(3.58±2.31)°,最大为9.3°、术后3个月,实验组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92眼(95%),对照组74眼(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球镜度数分别为(+0.03±0.57)D和(+0.27±0.69)D,平均柱镜度数为(-0.42±0.28)D和(-0.63±0.3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4.43、P均<0.01);术后3个月,实验组M,J0、J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2.49、2.01;P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球镜在±0.50 D范围内者分别为67%及52%,柱镜为69%及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x2=9.08,P<0.01).结论 LASIK手术治疗前会发生明显的眼球旋转,通过矫正静态旋转能够有效地改善散光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