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禹  翟刚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3,11(2):162-163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4 8例 (5 0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35只眼 ,占 70 % ;≥ 1.0者 16只眼 ,占 32 %。平均散光度 1.6 1± 0 .4 D。 1月后矫正视力≥ 0 .5者 4 2只眼 ,占 84 % ;≥1.0者 2 0只眼 ,占 4 0 %。平均散光度 0 .4± 0 .3D。结论 该术式切口小 ,不需缝线 ,操作简便 ,不需昂贵设备 ,视力恢复快 ,散光小而稳定 ,适应证广 ,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双面角膜磨镶术(both-sides LASIK,BSL)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 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BSL手术的患者21例(38眼),其中,LASIK组11例(22眼),BSL组10例(16眼).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行角膜其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1 d,角膜神经纤维多表现为长的、残留变性神经纤维与被切断的、短的、不连续的神经纤维同时存在;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再生神经纤维的长度表现以≤50ìm或无神经纤维为主;自术后1个月起,就可见有长度>200 ìm的再生神经纤维出现,且随着时间延长,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ASIK组与BSL组角膜上皮下再生神经纤维达到200ìm的比例分别为36.3%和12.5%,36.4%和25%,63.6%和68.8%,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虽然在等效球镜度、术前及术后角膜厚度、手术切削深度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LASIK组与BSL组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长度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探讨了0.5%消炎痛油剂与氟美松联合眼局部应用,对挫伤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病患者40例、40眼,随机分成联合组(22眼)、氟美松组(18眼)。前者以氟美松2mg患眼结膜下注射,隔日一次,联合0.5%消炎痛油剂点眼,每日5次。后者未加消炎痛点眼。全部患者用1%阿托品散瞳,全身应用抗菌素、皮质类固醇,局部未用其他药物。以本病中睫状充血、KP、房水混浊三种主要体征在治疗后消失天数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治疗后眼前部炎症3个主要体症明显减轻或消失,特别是联合组体征消失所需天数比氟美松组明显缩短(P<0.05).  相似文献   
24.
皮肤科用药误入眼内,时可发生。一般多为轻度结膜刺激反应,很快消退。本文所  相似文献   
25.
我们用耳穴刺血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痤疮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65例病例中,男13例,女52例。年龄在16~50岁之间,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20年。二、治疗方法 1.三棱针点刺:取屏间(内分泌)、脑(皮质下) (见图)。将针具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迅速点刺至出血。如不出血,可用双手  相似文献   
26.
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自Lincoff(1964)应用冷冻凝固法以及双目间接检眼镜的应用,使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技术取得了新进展。我院于1989年10月~1990年12月对38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间接立体检眼镜直视下冷凝治疗。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月住院治疗急性发作期青光眼患者66例68眼。其中男性13例13眼,女性53例55眼,年龄51岁~80岁,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根据房角及眼压情况判定其为间歇期或慢性期,根据分期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根据前房角镜检查结果,有63例65眼明确分期,其中有9例10眼诊断为间歇期,54例55眼诊断为慢性期,另外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明确分期。3例前房角镜未能分期的患者,经UBM检查,2例为间歇期,1例慢性期。另外63例65眼,12例13眼诊断为间歇期,51例52眼诊断为慢性期。结论以UBM进行房角检查,对于明确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大发作后的分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能够克服诸如角膜混浊、虹膜膨隆等不利于前房角镜检查的因素,对房角状态做出明确的判断。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性大发作后的分期而言,前房角镜和UBM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在临床工作中应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8.
贾超  张丰菊  王星  解聪 《黑龙江医学》2007,31(12):916-918
UBM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眼科B超影像学检测技术,能清晰显示眼前段组织结构特点,为眼病的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阐述其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尤其是在青光眼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液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l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各方面的研究日趋完善。国内外对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报道较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etomy,PRK)及LASIK术后患者Shirmer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其中PRK术后患者泪液中IgA、IsG、IgM含量均较术前降低,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30.
解聪 《眼科》2009,18(4):288-288
一、抚顺市眼病医院的发展与变迁,是祖国改革开放30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1981年,医药卫生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抚顺市眼病医院迎着春天的第一缕曙光成立了。40张病床、一台裂隙灯、一台检眼镜、一盏五孔无影手术灯、一张简易折叠手术床、34名医务人员利用1500平方米的地下人防工事,接诊了眼病医院的第一批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