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修复眼眶的生物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骨折会造成眼球失去骨性支撑,引起眼球位置改变,出现眼球内陷、运动障碍或复视、视力下降或失明,甚至导致眼球丧失.目前,修复眼眶的方法 是用修复材料桥架在骨折部位之上,借以修补眶壁缺损和支撑眶内容物、减少眶腔容积的增加量,从而达到功能上和外观上的恢复.随着CT诊断技术的提高,眼眶修复也随之迈进三维精确修复的时代,对修复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材料的种类繁多,了解生物材料的性状是选择材料修复眼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鼻泪管三维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三维体数据沿鼻泪管的走行方向进行重采样,然后在重采样得到的二维切片上分割鼻泪管,最后由分割得到的二维轮廓线重建鼻泪管的三维模型。该方法同时实现了正常和骨折鼻泪管的三维重建,克服了目前一些传统方法的缺陷,本文所提出的技术在泪道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诊断及手术规划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尿毒症患者成功的施行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搞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崔某,男,52岁,患肾功能衰竭10年,近4年来每周行血液透析1次,因双眼视物不清1年,以老年性白内障收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5.8X109/L,血小板148X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二氧化碳结合率18mmol/L,血肌酐82.2umol/L,血尿素氮22.07mmol/L。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手动/10cm。双眼晶状体白色浑浊,右眼半月投影(+),左眼半月投影)。眼压Th。双眼F-ERG、F-VEP和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4.
在内眦上眼睑和下眼睑后缘的内侧各有一个小孔,称为泪小点,是泪道系统的起始部。直径为0.15—0.3毫米。泪小点连接泪小管,泪小管先与睑缘垂直,然后呈直角向内弯曲,连接到内眦部的泪囊。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是泪液的排出系统,犹如房屋的排水管。泪小管距内侧眼睑皮肤表面很浅,仅2—3毫米。因此,眼睑内眦部皮肤裂伤时,往往伴有泪小管的损伤。尤以泪小管断裂比较常见。临床上经常看到,内眦部眼睑皮肤比较表浅的几毫米裂伤。多数合并泪小管断裂。眼科门急诊遇到内眦部皮肤裂伤的患者,眼科医生必须检查泪道系统的引流功能。尤其要注意检查泪小管是否完整。  相似文献   
15.
钛合金材料在眼眶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材料修复眼眶骨缺损是目前眼眶骨折修复的主要方法.钛合金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塑性、稳定性等优点已在眼科等多个临床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钛合金材料与生物活性材料的复合、表面纳米化处理以及计算机辅助的钛网个性化预成形等技术的应用,增强了钛合金材料的表面生物活性和骨诱导能力,更好地适应了眼眶骨折修复的需要,提高了修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诸多,主要与术中做角膜瓣时切断了除角膜瓣蒂部以外的所有神经,从而导致角膜感觉降低,影响泪液分泌。因此,促进角膜知觉的恢复,即促进LASIK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与修复是治疗LASIK术后干眼的有效方法。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是参与损伤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NGF是通过受体介导而发挥作用,在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基质细胞都存在NGF受体。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NGF对角膜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臭氧水对真菌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观察臭氧水对串珠镰孢菌及烟曲菌的杀灭效果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以含 4mg/L臭氧水作用 1min ,对串珠菌杀灭率为 99.86 % ,作用 3min可杀灭 10 0 % ,以同样浓度臭氧水对烟曲菌作用 5min的杀灭率为 99.5 7%。结果指出 ,臭氧水对真菌具有比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臭氧溶液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臭氧生理盐水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体外杀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步观察臭氧水对兔结角膜组织的毒性作用;选定适宜浓度的臭氧液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研究,观察疗效。结果1.浓度高于6mg/L的臭氧生理盐液点眼,可损伤免眼结角膜组织。浓度为4mg/L的臭氧液点眼。对角膜无刺激作用。与生理盐水点眼相同。2.浓度为5mg/L臭氧液点眼,治疗兔真菌性角膜炎有效。结论适宜浓度的臭氧生理盐液对实验性真菌性角膜炎有治疗作用。可进一步引入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患儿、男、6个月,发现双眼红7天、瞳孔发白2天,于19980810收入院。7天前患者出现流涕、眼红,无发热,我院诊断为“结膜炎”,给予“润舒眼水、氟美松眼水”点眼,结膜充血逐渐消退;2天前发现患者“瞳孔发白”来我院复诊,门诊以“眼内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泪道造影在鼻眶筛骨折后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3例鼻眶筛骨折后出现泪道阻塞症状≥6月并行薄层CT泪道造影的患者的CT资料,所有CT资料均经过薄层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泪道系统骨折情况及骨性结构,比较骨折后泪道各部位阻塞的发生率。结果:骨性泪道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位于鼻泪管内侧壁(54.84%)及泪后嵴(51.61%)。鼻眶筛骨折后阻塞部位在泪囊与鼻泪管连接处水平的所占比例最大(33.33%,14/42),在鼻泪管上段水平的次之(28.57%,12/42)。正常侧与患侧鼻泪管的矢状面夹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023),正常侧与患侧鼻泪管的水平面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P>0.05)。结论:螺旋CT泪道造影经多平面重组技术能清楚显示鼻眶筛骨折后泪道系统的骨性结构及泪道阻塞情况,对于鼻眶筛骨折性泪道阻塞的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