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医药卫生   426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儿童不同病程脂代谢水平及相关因素,为云南省川崎病儿童提供更科学规范的病后长期治疗和健康管理。  方法  收集2015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40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将其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期,每期拟纳入100例KD患儿;同期选取在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实验室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100)、载脂蛋白E(ApoE)、脂蛋白小a(Lpa),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KD患儿LDL-C的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TC、HDL-C、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TG、LDL-C、ApoB100、ApoE、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KD患儿不同病程期间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问题,TC、HDL-C、ApoA1水平急性期 < 亚急性期 < 恢复期 < 后遗症期,TG、LDL-C、ApoB100、ApoE、Lpa水平急性期 > 亚急性期 > 恢复期 > 后遗症期(P < 0.05),其中血清HDL-C在恢复期、后遗症期仍呈低水平;出院后半月、1月、3月、半年、1aKD患儿血清TC、HDL-C、ApoA1、TG、LDL-C、ApoB100、ApoE、Lpa水平均处于稳定且正常状态,出院后不同时间点血脂代谢指标变化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知,男性、年龄 > 5岁、体重指数 > 24.0 kg/m2、少数民族、过期产儿是KD患儿HDL-C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不同病程期间KD患儿均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问题,对其可能有长远的影响,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民族及过期产儿是KD患儿HDL-C水平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血脂异常对KD患儿的长期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2.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与络病之间具有相一致性,可归属于“肾络病”,病位在肾络,核心病机为“肾虚络瘀”,并提出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大法,“通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补虚通络为基本治法,邪实为主时则辨证予“理气开郁、清热化痰、解毒泄浊,搜风剔邪,温通之法”,辨证论治,展开治疗。从“络病”论治膜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符合临床实践,其治疗方案能有效协助MN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床边教学结合虚拟诊疗平台教学法对神经内科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将6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科临床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床边教学结合虚拟诊疗平台教学法。两组学生入科、出科考试评价均采用Mini-CEX临床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出科时试验组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且出科时试验组临床思维能力测试成绩优于入科时成绩(P<0.05),试验组临床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边教学结合虚拟诊疗平台教学法应用于神经内科实习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4.
在人体体内分布最广泛的内分泌调节系统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 system,RAAS),该系统在内分泌调节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可以通过RAAS来实现对人体体内血量流动和外周阻力的控制,并且还可以通过RAAS来进一步调节体内血压、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确保人体环境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组成RAAS的主要部分有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针对RAAS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在RAAS系统中的一些部分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通过检测RAAS的组分可以辅助诊断因RAAS系统失调所导致的多种疾病.本文将从RAAS组分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继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C/C复合材料表面等离子喷涂HA涂层在SBF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模拟体液对HA涂层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喷涂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A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了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等检测手段,分析该涂层的物相和形貌,观察HA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影响。结果XRD检测结果表明,在模拟体液浸泡过程中,涂层的主要组成相的相对含量和结晶度不断发生变化。由SEM分析结果可知,在浸泡过程中,内送粉方式下制得的HA涂层的表面沉积物呈现近似网状的结构。同时,在Ringer溶液中,可以观察到HA涂层溶解痕迹。结论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恢复HA的结构完整性,同时提高涂层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FoxO3a及MMP2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收集CTEPH患者20例,选取5例清洁手术标本,原代培养得到患者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利用供体肺动脉主干作为对照,原代培养得到正常肺动脉VSM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及VSMCs中FoxO3a和MMP2表达。结果疾病组FoxO3a的积分吸光度值(IA)为:3 269±3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0±46(P0.01);疾病组和对照组的MMP2的IA分别为4 936±521、1 799±139(P0.01);FoxO3a和MMP2在疾病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TEPH患者肺血管中FoxO3a和MMP2高表达,这两种信号分子可能参与了CTEPH血管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球囊阻塞法制成AMI模型。经冠脉注入标记的MSC,4周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测相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灌注评分和射血分数,经导管检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压力升高最大速率( dP/dt)和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免疫荧光法分析MSC的植入和分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治疗组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5),心肌灌注评分和相对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P<0.01,P<0.05),LVSP、 dP/dt和-dP/dt显著增加(P<0.05,P<0.01,P<0.01),LVEDP显著降低(P<0.05)。标记的MSC在心肌中阳性表达肌凝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MSC在体内分化为心肌和血管组织,可改善AMI猪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Weel转基因细胞抗CTL介导的凋亡效应及抗穿孔素抗体的对此抗凋亡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转染技术将重组体Weel Hu/GFP导入哺乳动物细胞NIT(鼠胰岛细胞瘤细胞);以转染重组体前、后的NIT为靶细胞,采用ELISA凋亡试剂盒检测CTL介导的凋亡效应。结果 转染Weel及加入抗穿孔素抗体的NIT组发生凋亡的细胞数最少。结论 Weel基因转染靶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抗CTL介导的细胞凋亡,而穿孔素抗体可协同增强此抗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49.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后骨髓中存在着一群祖细胞能够迁移到外周循环中,并且可以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这一群细胞被定义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EPCs参与了最初的血管形成(vasculogenesis).  相似文献   
50.
<正> 1 前 言 微胶囊是指直径在微米到毫米范围内,能包埋和保护某些物质的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半透性或密封的一种微小容器。 微胶囊化[1~4]是指利用某种材料的薄膜,将固、液、气态物质包覆成直径为1~1000um微粒,使其表面固体化,暂时相互隔离,在特定的条件下,其内容物可在控制的速率下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