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0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三种复合麻醉方法在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麻醉需要的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90例,单盲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I组先静注芬太尼,接着静注丙泊酚(1~2 mg/kg);II组先静注芬太尼,接着静注依托咪酯(0.2~0.3 mg/kg);Ⅲ组静注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剂量比7:1)。3组患者均给予2%利多卡因5 m L咽部表面麻醉,并给予芬太尼为0.5~1 ug/kg,总量不超过50 u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观察术中镇静程度及记忆缺失、苏醒时间;注药前、置镜前、置镜后、苏醒后HR、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的变化,术后恶心、呕吐。结果Ⅱ、Ⅲ两组注药前后及检查中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注药后血压下降约15%~30%,与注药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置镜时100%无反应,3组100%术中无体动、呛咳,术后恶心呕吐Ⅱ组有5例(16%),I组、Ⅲ组无。3组患者对检查过程无记忆。I组、Ⅲ组所有患者对此次检查治疗满意。Ⅱ组患者因恶心呕吐有10%患者不满意。结论咽部表面麻醉后采用芬太尼+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对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2.
目的筛选K48聚泛素链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 r 2,T RA F2)上的主要修饰位点。方法比较不同物种间的T RA F2氨基酸序列,选出人T RA F2上保守率在90%以上的赖氨酸。构建人野生型TRAF2的表达载体及保守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的突变表达载体。将不同的TRAF2表达载体与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共转至293FT细胞中,通过荧光素酶检测NF-κB激活情况。结果人TRAF2上共有8个保守率在90%以上的赖氨酸,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本研究成功构建TRAF2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TRAF2-K320可能是K48聚泛素链的主要修饰位点。结论 TRAF2-K320位点对TRAF2介导的NF-κB激活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导致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5月~ 2011年5月,2 618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23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中转开腹率0.88%.因良性疾病致盆腹腔严重粘连、恶性肿瘤、术中出血这3种原因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5%、26.1%、8.7%. 结论 盆腹腔严重粘连、恶性肿瘤、出血是腹腔镜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患者术前病情的评估可以减少中转开腹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压力应对及疫情反刍性沉思水平,探讨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方式与疫情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四川省内6家医院417名一线护士,采用心理一致感问卷、简易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介作用分析等。
  结果  年长、工龄长及有子女的护士疫情侵入性沉思水平较高(P < 0.05),三甲医院护士疫情目的性沉思水平高于三乙及以下医院的护士(P < 0.05)。一线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得分均值为(62.73 ± 10.44)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 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 < 0.05),与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呈负相关(P < 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疫情目的性沉思呈正相关(P < 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疫情侵入性和目的性沉思均呈正相关(P < 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36,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中间起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占比为13.75%;积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90,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间起抑制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3,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两者中起部分作用,中介作用占34.4%。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和疫情反刍性沉思两者间有中介作用,有关部门及医院应培养护士稳定的心理一致感,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36.
<正>聘用制护士是指经医院考核聘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的非在编护士,不是医院正式编制但是与医院签订劳动用工合同[1]。正式护士是指有医院正式编制的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近年来,聘用制护士和在编护士比较的研究众多,集中于个性特质的比较、生活质量的比较、心理承诺的比较等[2]。随着聘用制护士队伍的壮大,学者对护士心理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挖掘聘用制护士与在编护士不同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本研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50例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9月门诊接治急性肾小球肾炎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以八正散为基本方加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分别是70%和3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分别是96%和8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八正散加味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能显著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蛋白尿及1h尿红细胞计数,有利于病情早日恢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结果81例昏迷患者中,急性中毒29例(占35.8%),以4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31例(占38.3%),糖尿病并发症14例(占l7.3%),且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人;其他7例(占8.6%)。经过急救后,抢救成功75例,占92.6%。结论根据急诊昏迷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相应的辅助诊断,快速分诊,及早治疗,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探讨两阶段康复训练(早期基础康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为1999-02/2002-1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共6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家属进行被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两段康复训练:第1阶段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基础康复训练,包括体位训练、按摩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恢复部分坐位、站位平衡后进行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包括减重坐位平衡、减重站立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0-Ⅳ级,评级越高,步行能力越好),采用Banhel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发病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10周进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康复组治疗前0级6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治疗后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Ⅴ级9例。对照组治疗前0级6例,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4例;治疗后0级1例,Ⅰ级7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康复组治疗后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gt;0.05)。②Banhel指数:康复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gt;0.05)。结论:第l阶段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肢和躯干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将步行中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从而有利于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