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 993年 1月到 1 999年 1 2月施斜视矫正术的 2 0例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患者。其中男1 4例 ;女 6例 ;年龄 2 8 0 67 0岁 (平均 5 0 2岁 )。手术方式包括下直肌后退术 (1 2条 ) ,上直肌后退术 (7条 ) ,下直肌缩短术 (4条 ) ,上直肌缩短术 (2条 ) ,上直肌断腱术 (2条 ) ,内直肌后退术(1条 ) ,外直肌缩短术 (1条 )。术后平均随访 1年。结果 术后 9例达到正位 ,复视消失 ;7例术后斜视度小于或等于 5° ,4例有小度数斜视但复视明显改善 ;手术并发症为 :肌肉缝线撕脱 2例 ,过矫3例 ,欠矫 4例 ;轻度眼睑退缩 5例。过矫 3例中 2例是由于术后手术肌肉缝线撕脱所致 ,经手术探查肌肉复位后眼位矫正满意。结论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眼外肌病变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于术切除治疗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47例,包括黑色素瘤12例,鳞状细胞癌26例.Bowen病6例,原发性获得性黑病变症3例。结果47例的肿瘤均在显微手术中一次性完整切除.随访4个月~5年(平均1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显微手术下结合酒精烧灼和冷冻等方法切除癌前期和恶性结膜肿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前细致检查对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设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联合局部化疗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眶侵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9年2月到2011年1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断的17例17只眼影像学显示明显Rb眼眶侵犯患者,接受CEV方案(卡铂、依托泊甙和长春新碱)全身化疗联合卡铂眶周注射治疗.其中12例(原发眼眶侵犯9例,继发眼眶侵犯3例)诊断后立即联合化疗;其余5例(原发眼眶视神经侵犯)先行眼球摘除术再用联合化疗.结果 所有患者对术前化疗有明显反应.9例原发眼眶侵犯的患者中,8例在联合化疗后3个疗程行眼球摘除术,7例术后病理回报肿瘤坏死或限于球内,1例回报视神经断端肿瘤浸润;另1例仅联合化疗后6个月复发视神经侵犯,行眼球摘除术病理显示视神经断端肿瘤浸润.3例继发眼眶侵犯的患者对联合化疗有完全反应.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7~23个月).7例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死亡.13个月的生存率为48.5%.结论 采用全身化疗联合眼局部化疗对眼眶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有效的,有可能替代眶内容剜除术和眼外放疗.  相似文献   
74.
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6岁,因感冒后头痛2月余,左眼胀伴左脸颊红肿1月,于2006年4月5日收入院。患者于2月前感冒后,自觉头顶部痛,不久出现间断左侧头痛,当时曾于当地县医院行抗感染抗炎治疗,未见好转。1月前又自觉左眼发胀,偶可闻及同侧有吹风样耳鸣。随后左眼红肿,眼球突出逐渐明显,眼球活动受限。遂来我院诊冶。患者入院时精神差,情绪不稳定。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反应素 1(TSP 1)和微血管计数 (MVC)在眼肿瘤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检测VEGF、TSP 1和MVC在 90例眼肿瘤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血管新生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VEGF和MVC的表达同步增高 ;TSP 1mRNA的表达和MVC、VEGF mRNA有显著的负相关 (r =- 0 4 5 2 ,r=- 0 4 4 7,P均 <0 0 5 ) ;VEGFmRNA表达与MVC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 5 2 ,P <0 0 5 )。结论 眼肿瘤病人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 ,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 ;TSP 1在肿瘤血管抑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44例结膜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和探讨眼结膜乳头状瘤的发病年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44例47眼结膜乳头状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44例(47只眼)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年龄2~72岁,平均18岁,其中2~10岁29例占65.9%。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无一例失访。36例一次手术成功,无复发。复发病例共8例,其中5例复发1次,两例复发2次,一例复发3次。结论 眼结膜乳头状瘤易复发。肿物切除联合冷冻或电灼是治疗眼结膜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甲状腺相关眼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2001年间收治的62例TAO性视神经病变患 者120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TAO性视神经病变占同期TAO住院患者的18.3%,男性多于女性。TA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P均<0.0000),而与眼球突出度、眼压和TAO病程无关(P均>0.05)。62例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29.0%;冲击治疗时视力有提高,但停药后又下降者占24.2%;冲击治疗后视力无改善者占46.8%。63只眼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基础上进行开眶减压手术,93.7%的患眼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TA 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 身性疾病有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和开眶减压手术是治疗TAO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42-144)  相似文献   
78.
髓上皮瘤是源自神经系统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睫状体,而源自视神经的恶性髓上皮瘤则很少见,国内尚未有病例报道.此病早期类似胶质瘤,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3岁10个月的男性患儿.经部分肿物切除活检发现肿瘤具有典型恶性髓上皮瘤的病理特点,部分瘤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逐渐形成透明软骨岛.NSE及S-100表达阳性,病理诊断为源自视神经的畸胎性恶性髓上皮瘤.  相似文献   
79.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TAO)眼眶组织中是否存在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探讨脂肪细胞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AO患者眼眶中的脂肪颗粒,共8例(8只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因子-1的表达,初步验证前脂肪细胞的存在;诱导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细胞为梭形,增殖旺盛;免疫组化显示前脂肪细胞因子-1表达阳性;细胞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伴有PPARγ基因表达的增强。【结论】TAO患者眼眶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进一步验证了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在TAO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患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对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7例单眼RB行I期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随访观察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8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个月。采用复诊、电话问询及信访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视神经侵犯、脉络膜侵犯、脉络膜侵犯有无合并视神经侵犯以及眼前节受侵犯等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与患者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2年后生存率保持在88.31%。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组生存率为16.67%,与其他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18.42,18.42,14.39;P值均=0.000 0);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巩膜内、外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05 5);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75.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 3);巩膜及巩膜外侵犯合并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5 9);眼前节受侵犯组与眼前节未受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3 5)。结论 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是预后最差的病理因素,死亡风险最大;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者和巩膜侵犯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眼前节侵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