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2岁,因“发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17年余”于2012年7月1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45年,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clopidogrel sulfate,75mg/d)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2.
临床问诊是接诊患者的重要一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详细和有条理的问诊,不仅可以尽快确立初步诊断,而且还可以指导初步的治疗策略,减少临床的误诊误治。国内文献报道,详细问诊后初步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高达51%左右,问诊不详细的平均误诊率则为20.8%,而且单纯依靠辅助检查并不能降低因问诊不详细所引起的误诊比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上述比例仍无明显变化,这些研究均提示接诊医生的详细问诊对于临床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应用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对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和健康角膜的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量,探讨圆锥角膜与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及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已确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63例(96眼)作为圆锥角膜组;另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1个月的患者60例(120眼)作为术后角膜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角膜健康者51人(102眼)作为健康角膜组。应用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Corvis ST对三组入选者角膜的第一次压平长度、第二次压平长度、第一次压平速率、第二次压平速率、最大变形幅度、顶点距离和曲率半径等进行测量;数据之间总体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进行对比分析,角膜形态学参数与生物力学参数之间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组间第一次压平长度和第二次压平长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圆锥角膜组第一次压平速率为(0.189±0.230)m·s-1,大于健康角膜组的(0.151±0.017)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组第二次压平速率明显大于健康角膜组和术后角膜组,而术后角膜组小于健康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圆锥角膜组最大变形幅度大于健康角膜组和术后角膜组,术后角膜组小于健康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组顶点距离大于健康角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角膜组、术后角膜组、健康角膜组曲率半径分别为(5.696±0.881)mm、(7.129±0.681)mm、(7.012±0.728)mm,圆锥角膜组曲率半径小于健康角膜组和术后角膜组,术后角膜组大于健康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圆锥角膜组前表面平均角膜曲率与最大变形幅度和曲率半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05、0.184,P=0.023、0.041),后表面最大高度与第二次压平速率、最大变形幅度和曲率半径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79、-0.307、0.256,P=0.022、0.002、0.000)。术后角膜组前表面平均角膜曲率除了与第二次压平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297,P=0.026)外,与其他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后表面最大高度与各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均有所下降,圆锥角膜下降更加明显,角膜生物力学眼压分析仪可作为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排除继发性圆锥角膜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并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方法从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收集134个国家(地区)和中国31个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数据。采用K 均值聚类法对世界各国(地区)综合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采用HemI 1.0.3软件绘制中国不同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分布热点图,采用判别分析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结果134个国家(地区)综合健康状况由好到差分为类别1~8,中国归为类别4。中国各省份的综合健康状况总体表现为东部沿海高、西部内陆低,其中上海、北京归为类别1,浙江、江苏、广东、天津归为类别2,福建、辽宁、山东归为类别3,云南、广西、新疆、贵州归为类别5,青海、西藏归为类别6,其他16个省份归为类别4。结论中国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不同省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气污染对非意外死亡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控制人口、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和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对非意外死亡和COPD死亡的短期效应。结果 2013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82‰和3.93‰;PM_(2.5)、NO_2、SO_2日均浓度分别为75.28、33.42和7.68μg/m3。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_(2.5)、SO_2、NO_2日均浓度每上升10μg/m3,非意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18%(95%CI:0.09%~0.27%),1.48%(95%CI:0.76%~2.18%)和1.10%(95%CI:0.69%~1.50%);COPD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89%(95%CI:0.50%~1.29%),4.71%(95%CI:1.36%~8.17%)和2.60%(95%CI:0.70%~4.54%)。结论大气污染与非意外死亡和COPD死亡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分析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结直肠癌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0 –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等指标对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市户籍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从2010年的14.40/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7.58/10万,上升22.08%(男性上升28.75%,女性上升14.14%);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从2010年的9.67/10万升至2015年的9.76/10万,上升0.93%(男性上升5.34%,女性下降4.64%);结直肠癌去死因期望寿命从2010年81.05岁增至2015年82.25岁,对期望寿命的损失从2010年0.24岁增至2015年0.30岁;结直肠癌造成的每10万人YLL从2010年154.75人年升至2015年173.06人年,上升11.83%(男性上升19.71%,女性上升2.19%)。 结论 北京市结直肠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对期望寿命的损失及造成的疾病负担逐年增加,提示结直肠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估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近远期、正常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的变 化。方法 选取1995 年1 月—2008 年12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行Lasik 手术的113 例患者作 为远期组,另选取2016 年4 月—2016 年5 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做视力检查的正常近视眼患者63 例作为对照 组,对照组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 后的患者作为近期组。测量各组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像差,对比术后近远 期及未手术者前后表面和全角膜像差的变化。结果 远期组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球差、彗差、三叶草及总高 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P <0.05),远期组角膜后表面彗差、三叶草及总高阶像差大于正常组和近期组 (P <0.05)。结论 Lasik 术后角膜前表面及全角膜像差较正常角膜高,并且术后远期角膜像差高于术后早期。 术后像差的增加与角膜瓣的制作、基质床的切削、激光参数及术后伤口愈合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8.
德国属于欧盟成员国之一,在药品监管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及先进性.本文通过检索德国的法规文件和相关数据库,概述了德国药品监管的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我国与德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方式和药品监管模式方面有许多相似点,2018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和调整.本文期望通过对德国药品监管机构及职能的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对老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AKI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232例老年AK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生AKI后28 d和29 d至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病历资料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或Pearson x2检验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232例老年AKI患者,平均年龄(86.7±5.3)岁.28 d内死亡38例(16.4%),3个月内共死亡57例(24.6%).感染(43.1%)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低血容量(19.0%)、肾毒性药物(16.8%)和心血管事件(15.1%)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低体质指数(BMI)、少尿、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肌酐(Scr)峰值(>246.5μmol/L)是影响AKI患者28 d时预后的因素(均P<0.05);低BMI、血清白蛋白降低及血尿素氮增高是影响AKI患者29 d至3个月时预后的因素(均P<0.05).结论 感染、低血容量、肾毒性药物、心血管事件等是诱发AKI最常见的原因;低BMI、少尿、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增高、Scr峰值(>246.5 μmol/L)是影响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肾组织干细胞(kidney stem cells,KSC)在急性肾小管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大鼠肾乳头分离、提取并鉴定KSC,进行传代培养。利用0.1μmol/L抗霉素A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epithelial cells,HKC)制作细胞损伤模型。将荧光标记的KSC和损伤的HKC进行共培养,观察各时间点HKC的损伤情况以及KSC的作用方式,同时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BMSCs比较,在共培养体系中,KSC通过共培养体系微孔膜迁移到下室的细胞数较少。相对于空白对照,与KSC或BMSCs共培养的HKC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以及上清液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值较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均下降,采用KSC或BMSCs培养上清液干预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且细胞存活率较高、凋亡率较低。KSC和BMSCs对于损伤HKC的修复作用功能相似。结论:KSC对受损的HKC发挥了抗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和促进修复及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