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5-氟尿嘧啶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5-氟尿嘧啶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眼内毒性。方法传代兔IECs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5-Fu,作用一定时间后,MTT法测定OD值。选取对LECs增殖有明显换制效果的质量浓度,进行兔眼前房注射,4天后进行角膜内皮分析和眼内炎性细胞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质量浓度为0.25μg/ml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前房注射的5-Fu达5mg/ml,表现出角膜内皮形态改变及前节炎性反应,随质量浓度升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慢病毒(LV)介导miR-191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增生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EC细胞系,分为对照组、缺氧组、LV-空载体(LV-vector)组、LV-miR-191 (LV-191)组。LV-vector组、LV-191组分别转入相应的慢病毒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  相似文献   
73.
肿瘤坏死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原癌基因 fos,jun, myb, myc, ras等蛋白产物表达的作用。方法细胞经 10 U/m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酶标技术测定蛋白表达。结果经TNF-α作用后,几种原癌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 fos,jun,myb,ras在刺激1h后即达到顶峰,myc在刺激2h后达到顶峰,随后很快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细胞的阳性反应强度增加,细胞核内变化更为明显。结论TNF-α通过激活细胞内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Ccnd1反义寡核苷酸(Ccnd1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Ccnd1-ASON)脂质体对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of lens,ECLE)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双眼行ECLE,术中前房内分别注入Ccnd1-ASON脂质体溶液(反义组)、Ccnd1基因正义寡核苷酸(Ccnd1 sense oligonucleotides,Ccnd1-SON)脂质体溶液(正义组)、无药脂质体溶液(无药组)50 μL;每组随机取4只分别于术后即刻、1 d、7 d、14 d处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CCcnd1表达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测单位面积LEC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EC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1 d、7 d、14 d,Ccnd1表达量反义组分别为0.141 5、0.274 3、0.340 6,低于正义组(0.786 1、1.162 3、0.753 7)和无药组;晶状体组织单位面积(mm2)LEC数量反义组分别为633±65、1 636±212、2 440±359,低于正义组(808±73、2 476±349、3 115±316)和无药组(845±78、2 242±303、3 133±331)(P<0.05),正义组和无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晶状体组织单位面积(mm2)Cyclin D1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反义组分别为6.18±0.67、11.22±1.66、17.38±3.00,低于正义组(7.74±0.88、16.03±2.40、24.56±2.49)和无药组(7.60±0.66、16.17±2.03、25.93±2.21)(P<0.05),正义组和无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cnd1-ASON前房注射能有效降低大鼠ECLE后LEC Ccnd1和Cyclin D1表达,抑制LEC增殖,减轻后囊膜混浊.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晶状体囊外摘出术(ECLE)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双眼行ECLE;分别于手术后即刻及1、7、14 d处死大鼠,完整取出囊膜;用含有5 705个大鼠基因探针的芯片分别检测术后1、7、14 d与术后即刻组相比较的基因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芯片检测结果 .结果 所有大鼠均成功施行双眼ECLE手术,术后出现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芯片实验质量控制可靠,结果 可信.术后3个时间点差异表达基因共694条.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所有细胞功能类别.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ECLE术后PCO及晶状体物质再生模型.大鼠ECLE术后LECs基因差异表达极其复杂,提示PCO及晶状体再生的分子机制复杂,调控因素多.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删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12例(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药,6眼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1眼行眼内容摘除术。结果早期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可有效控制感染,11眼炎症控制,8眼最终视力达0.12~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孙靖  张红  田芳  李筱荣 《眼科研究》2007,25(5):387-389
目的分析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外因性化脓性眼内炎患者27例(2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眼球穿孔伤导致的眼内炎13眼,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12眼,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感染1眼。经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炎症控制眼球外形结构完整20眼,占71.43%,其中功能成功(视力≥0.02)18眼,占64.29%,均达脱盲(视力≥0.05)标准。结论眼球穿孔伤和白内障手术是目前导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能否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药物间的效果。方法用119只(119眼)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分为A、B、C、D、E、F和G7组,每组17只,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健康灰色家兔。A组为同源对照组;B组为未治疗组;C组术后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D组术后1%RAPA滴眼液每天点眼3次共28天;E组术中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F组术后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每天点眼2次共28天;G组术中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irne A,CsA)缓释膜。术后隔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8天应用高效液相法检查D、E、F组兔房水中RAPA药物浓度;3、14、28及35天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A组(100.0±0.0)d、E组(44.89±8.95)d、F组(45.22±5.52)d、G组(45.89±10.33)d兔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B组(11.11±1.69)d、C组(11.78±3.19)d、D组(17.78±8.41)d明显延长(P<0.01)。房水中RAPA浓度:D组始终为0ng/mL;E组7、14、28天分别为(12.01±0.83)ng/mL、(11.14±1.04)ng/mL、(10.26±0.47)ng/mL;F组7、14、28天分别为(10.41±0.08)ng/mL、(10.87±0.40)ng/mL、(10.92±0.85)ng/mL。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C组术后14d,角膜植片聚积了大量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多;E、F、G组至术后28~35d,角膜植床及植片基质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开始出现并增加。结论RAPA纳米粒滴眼液组房水中RAPA浓度与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组相近且更恒定,能显著延长兔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与CsA局部应用效果相近;RAPA纳米滴眼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连续环行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linemr capsulorhexis,CCC)是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完成的关键步骤,而CCC的顺利完成取决于术者对晶状体前囊膜的良好分辨。用染色剂染色前囊膜使之清晰可见,有利于顺利完成CCC。台盼蓝晶状体囊膜染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缺乏有效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台盼蓝晶状体囊膜染色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个月,对照组使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两组患者除此不同外,在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等方面均相同。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d、10d、1个月及3个月的眼部症状,包括疼痛感和异物感,以及体征,包括裸眼视力、眼压、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等效球镜度等检查。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DLK方面及眼部疼痛、异物感方面手术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获得与激素类药物相同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预防DLK,可减少或替代LASIK术后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