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8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研究涉及的领域庞大,选题方向广泛。DR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筛检发现手段、减少延缓DR发生发展的措施以及改进提高治疗效果的干预手段等一些围绕改善DR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是目前DR临床研究的热点。但由于DR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众多,导致DR防控周期长,涉及层面复杂以及DR临床研究中不易剔除的混杂因素较多均是DR临床研究的难点。从长远角度看,延缓DR发生和进展、建立高效实用的防控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是未来应着重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2.
患者男, 48岁, 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患者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持续出血, 检查患者凝血因子Ⅷ合并Ⅻ异常。该病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 需要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详细谨慎检查凝血功能。对有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应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后再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防止严重的出血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83.
目的:了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方法:使用美国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收录的PVR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机构、期刊和作者影响力,引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  相似文献   
284.
患者女, 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 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 无眼红、眼痛, 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 糖尿病病史2年, 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 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边界清楚, 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 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 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 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 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 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 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 左眼生理盲点扩大, 视野损害...  相似文献   
285.
随着玻璃体切割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选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但是对于年轻的、视网膜裂孔存在于下方或周边的患者,巩膜扣带术仍是最佳选择。吊顶灯技术最初应用于复杂的玻璃体切割术中,在广泛照明下,玻璃体及视网膜病变情况清晰可见,同时吊顶灯对玻璃体干扰较小。目前,许多国内外眼底病医生开始尝试在吊顶灯辅助照明下进行巩膜扣带术治疗RRD。由于其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放液、冷冻及裂孔查找与定位,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较高,并且眼内感染及切口渗漏等并发症非常少见。因此,吊顶灯辅助照明技术让眼底病外科医生重燃对巩膜扣带术的兴趣,避免玻璃体切割术在RRD中的过度应用。  相似文献   
286.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具威胁视功能的主要并发症, 具有难治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针对DME的临床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玻璃体腔注药、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球旁糖皮质激素注射、玻璃体切割手术等。虽然常规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但持续存在的、顽固的及反复发作的DME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 某些联合治疗方法优于单独治疗, 既能恢复患者黄斑区解剖结构, 有效减轻黄斑水肿,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同时亦可减少治疗次数, 降低总体费用等, 弥补了单一治疗模式的不足, 被临床寄予厚望。然而, 联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 其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究。针对DME发生发展的不同机制, 目前仍有新药物、新剂型、新治疗靶点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 如具有更强的抑制血管渗漏作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设计锚定重复序列蛋白、多生长因子抑制剂、抗炎治疗制剂和干细胞治疗等。随着对现有药物和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 以及新药物、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DME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87.
目的观察并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玻璃体积血(VH)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再积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5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RVO继发VH患者195例19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02例102只眼, 女性93例93只眼;年龄(62.93±9.78)岁。根据PPV后是否发生PVH, 将患者分为PVH组、无PVH组, 分别为17(8.72%, 17/195)、178(91.28%, 178/195)例。PVH发生时间为PPV后(140.33±130.85)d。所有患眼均由同一名医生行23G或25G PPV, 手术中根据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 选择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以及手术完毕是否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曲安奈德治疗。手术后随访时间(9.45±6.68)个月。分析影响PVH发生的基线、眼部、手术因素。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眼部因素包括RVO类型、晶状体状态、VH病程、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等;手术因素包括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是否剥除内界膜、玻璃体腔填充物...  相似文献   
288.
龚轶  邵彦  李筱荣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9):1482-1485
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的高血糖及相应的病理状态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也会影响玻璃体代谢,导致糖尿病玻璃体病变。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在解剖位置上毗邻,因此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与DR在发生发展方面相互促进,特别是玻璃体后脱离(PVD)和玻璃体劈裂等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改变,为纤维血管增殖膜的生长提供了支架,并与玻璃体切割术(PPV)术中操作密切相关。本文整理了糖尿病患者玻璃体结构及胶原交联产物改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及其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关系的相关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糖尿病玻璃体病变,为DR的研究和治疗、PPV手术方案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