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医药卫生   2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研究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和吸入麻醉剂异氟醚对健康自愿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分析两种麻醉剂在中枢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10名,每一名自愿者按随机顺序分别作3次PET扫描,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1次在异丙酚(靶控效应室浓度3.0mg/L)麻醉状态下扫描,1次在异氟醚(1.0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麻醉状态下扫描。采用18F-FDG示踪技术测定脑内葡萄糖代谢。结果:①异丙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葡萄糖代谢率(CMGlu)降低34.1%(P<0.05),在丘脑、大脑皮质、小脑和海马等区域葡萄糖代谢率(rCMGlu)明显低于清醒状态(P<0.05),其中丘脑降幅最大达51.5%。②异氟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CMGlu降低37%,以丘脑和扣带回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后均可使全脑和脑内各区域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其中异丙酚对丘脑、大脑皮层和海马更为敏感,这些可能是异丙酚在中枢的作用部位;而异氟醚在脑内作用的靶区可能在丘脑、扣带回。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信息化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教育水平和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术水平、改善医疗质量、推动医学实践不断发展的目的,是医学影像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3.
小乳腺癌X线钼靶及高频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X线钼靶、高频超声检查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优缺点,探讨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病灶直径≤1.0cm,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7例小乳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4%(19/27)、77.7%(21/27)。X线钼靶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略低于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微细钙化较高频超声更敏感,对合并微细钙化的乳腺小肿瘤及不伴肿瘤单纯钙化的诊断较高频超声更明确;对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及血管征的肿瘤能够诊断,对发生在致密性乳腺或小叶增生显著的乳腺内的小肿块难以做出性质判断。高频超声对肿块敏感,尤其对致密性乳腺中的病变,可清楚显示边缘是否规则,有无毛刺、分叶征象,对于缺少恶性征象的小肿瘤亦不能确诊;对于乳腺内密集钙化灶能够检出,但对于散在的小钙化诊断不明确。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1.0cm的乳腺癌血流观察有重要意义,11例(52.38%)肿块观察到数量不等的血流信号,表现为点状、星状穿入性血流或环绕性血流,血流阻力指数(RI)〉0.7或更高。钼靶、高频超声联合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2%(23/27)。结论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在小乳腺癌的诊断中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4.
99Tcm直接法标记血管抑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索用99Tcm直接标记血管抑素(angiostatin, AS)的方法,并研究标记产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生物活性. 方法:制备的AS经鉴定后,分别用2-巯基乙醇(2-ME)和氯化亚锡(SnCl2)还原法进行标记,并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合成条件;对标记产物用纸层析法及Sephadex G-50层析柱分离测标记率;产物中分别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及不同摩尔比的半胱氨酸(Cys)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观察其生物活性. 结果:2-ME法最佳标记条件为AS 100 μg,PB(0.5 mol*L-1, pH 7.3) 1 mL, 2-ME 100 μg, 亚甲基二膦酸盐(MDP)(用1 mL生理盐水溶解) 10 μL,加入99TcmO4- 185 MBq,标记率可达(97.0±1.5)%; SnCl2法为AS 100 μg,硼酸缓冲液(0.1 mol*L-1, pH 9.0) 1 mL, 20 g*L-1 SnCl2 (1 mol*L-1盐酸作为溶剂) 20 μL加入MDP药盒,用去氧水稀释至1 mL, 取20 μL,加入99TcmO4- 185 MBq,标记率可达(90.0±3.0)%. 产物在体外稳定;细胞培养观察其抑制内皮细胞生物活性与AS无显著差异. 结论:用99Tcm直接法标记AS简单高效,且对AS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5.
以聚苯乙烯胶乳为载体,制成乙型肝炎e系统胶乳诊断试剂.以反向被动乳凝试验(RPLA)和乳凝抑制试验(LAIT)检测HBeAg及抗-HBe,并和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受检50份HBeAg阳性血清及41份抗-HBe阳性标本的符合率为96.0%和91.1%,经统计学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发现乳凝试验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和核心系统无交叉反应,对5份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和50份健康人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该法有良好的特异性(98.1%).此外本法与ELISA法相比,前者更具有操作简单,不需任何仪器设备,3~5min出结果的特点,是检测乙型肝炎e系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周飞华  徐海峰  雷革胜 《医药导报》2002,21(11):732-732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研究热点是谷氨酸兴奋毒性假说。该假说认为 :神经系统细胞外谷氨酸积聚 ,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 ,引起谷氨酸聚集的可能原因有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转运减少、突触前谷氨酸释放增多、受损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渗漏。这一假说为谷氨酸受体拮抗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谷氨酸受体拮抗药很多 ,但力如太 (riluzole ,2 amino 6 trifluoromethoxybenzothiezole)是第一个成功延长ALS患者生…  相似文献   
37.
笔者采用放射性核素检测了 5例健康儿童和 30例慢性胃炎患儿固体餐胃排空情况 ,以探讨后者的胃动力学改变 ,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对照组儿童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8 2 (6~ 12 )岁 ,均为全身情况良好 ,无消化系统症状和体征 ,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患儿 30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9 4(5~ 12 )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15 8个月 ,受检患儿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同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 ,按悉尼分类法[1] 确诊为 3型 :轻度 13例 ,中度 10例 ,重度 7例。试验餐为 74MBq的新鲜99TcmO-4 淋洗液加入植…  相似文献   
38.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44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分组法用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治疗44例早期EHF患者,观察其特异性抗体水平、循环免免疫复合物(CIC)及补体C_3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SIG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与作用。结果表明:应用SIG后,能明显降低EHF抗体及CIC水平,促进C_3水平回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及非常显著,P<0.05和P<0.01。提示早期应用SIG,可能有中和体内游离病毒,减轻病毒血症的作用,从而使由此激发的体液免疫水平降低,对减轻继发的免疫病理损害,阻止病情发展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移动医疗系统部署中的各种技术架构。方法 :通过比较开发工具、技术实现和用户操作体验等方面,分析虚拟化架构的开发与应用前景。结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跨平台移动医疗体系架构解决方案,降低了系统维护的复杂性。结论:虚拟化架构能够充分融合移动设备操作平台及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40.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 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例PCV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检查资料。 结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仅可见橘红色病变,随病情进展出现出血 、渗出、水肿、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脱离,病程长者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FFA检查1只眼病变处脉络膜血管网扩张,6只眼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晚期呈强度不均的强荧光片;ICGA检查5只眼早期显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末端扩张呈息肉状,晚期脉络膜血管结构不清,息肉状扩张仍然可辨,7只眼均有形态独特的孤立或簇状分布的息肉状强荧光点,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结论 PCV患者眼底可见橘红色病变及出血、渗出和RPE脱离,FFA及ICG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端息肉状扩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