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4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2.
目的:观察温肾益气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温肾益气颗粒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各治疗组在造模第29天开始至第70天胃饲温肾益气颗粒.取右下叶肺组织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测量基底膜周长、气道管壁总面积、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平均肺泡面积以及气道壁胶原阳性面积等.结果:温肾益气颗粒高、中剂量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且对小气道的增厚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低剂量治疗组对小气道增厚未见明显抑制作用,炎症细胞浸润亦未见明显减轻.温肾益气颗粒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单位面积平均肺泡数明显增加而平均肺泡面积明显减小.温肾益气颗粒高剂量治疗组可明显抑制小气道胶原的增厚,中、低剂量治疗组对支气管胶原的增厚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温肾益气颗粒可以减轻COPD大鼠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心杂音的部位、性质、程度通常对某种心脏病能提示特异的体征。然而心杂音出没无常、性质、程度变化不定者,即变幻性心杂音,常提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新的变化。掌握此种变化规律与特点,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本文着重叙述心杂音变幻的种类,发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一、突然发生的心杂音突然发生的心杂音包括在原先无杂音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杂音和已有心杂音,但又突然增添了新的杂音。此类情况多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心肌梗塞,以及用力过猛甚至无明确原因引起的所谓“特发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大量涌现的医学成像技术,诸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CT)、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核医学显像(SPECT、PET、PET/CT)、电子内镜等产生的医学图像,为医疗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弘  沈继录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0):649-65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94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果显示HBeAg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86.1%,抗-HBe阳性病人HBcAg检出率为4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若结合其它血清学标志,在不同血清学标志组合模式下比较:模式Ⅰ(HBsAg、抗-HBc和HBeAg同时阳性)的HBcAg检出率为85.6%,模式Ⅱ(HBsAg、抗-HBc和抗-HBe同时阳性)的HBeAg检出率为9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既往认为HBeAg转变为抗-HBe作为病毒复制停止、病情缓解的指标是不确切的。从血清学角度判断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时应从整体出发,不单以某一系统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扫描电镜下我们观察到了一定强度电脉冲致 S- 180细胞电穿孔的现象。同时分别改变电压、电容、脉冲个数 ,对 S- 180离体细胞进行电脉冲作用 ,通过苔盼蓝追踪 ,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着对 S- 180离体细胞电穿孔的电压越大、电容越小、脉冲个数越多 ,其穿孔百分率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经颅磁刺激的兴奋点定位问题提出了以圆环面聚焦线圈阵列实现电磁聚焦的方案。而后,使用经过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注入阵列各单元线圈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进行了优化,在目标区域内很好的实现了电磁聚焦。通过计算,显示了线圈阵列在优化后的电流组态下产生的磁场和电场在计算区域内的分布和二维等高线图,表明了该聚焦线圈阵列可在目标区域产生具有良好聚焦性能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并具有可同时聚焦至多个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评价FDG SPECT/CT符合线路同机图像融合在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治疗后怀疑复发或残留的患者53例(治疗前诊断8例、治疗后疑复发45例).经SPECT/CT同机联合扫描行FDG显像检查,用二次迭代法加衰减校正进行影像重建,与同期CT或(和)MR检查相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诊断组中,8例恶性肿瘤患者FDG显像均呈阳性,CT(MR)亦全部发现病灶,但不能对病灶进行有效定性;在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疑复发的45例患者中FDG与CT(MR)的假阳性、假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分别为0,4,32,9和3,7,29,6;FDG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100%、100%、69.2%;而CT或(和)MR分别为80.6%、66.7%、90.6%、46.2%.同机融合由CT提供的详细解剖资料能准确定位恶性病灶.结论带有X线CT的符合线路的SPECT/CT同机融合FDG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核医学显像方法,尤其是对治疗后残余或复发的肿瘤,较CT(MR)及其它功能性检查图像等更具有较特异的定性和准确性定位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用强电脉冲结合抗癌药物环磷酰胺作用于昆明小鼠S-180肉瘤。实验结果表明,电场 药物组的治疗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差异。同时观察到电场的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微血管形成,这样就减少了对癌细胞的营养供应、降低其新陈代谢,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十年发现6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猝死病人,现就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以及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粗浅看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病人中,男5例,女1例;年龄48~59岁,平均53.5岁。1.2 死前原有疾病及诱因 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3例。其中1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诱发因素不明确,2例发生在静脉高营养过程中,1例发生在“T”管造影后2h。1.3 临床表现与经过 病人手术前后的原发病都处于稳定状态,而突然发病、瞬间死亡发生在手术后的4-16d,猝死前4例有心前区疼痛和胀闷感,6例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