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单纯巩膜外加压+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45例14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视网膜脱离最小量手术。结果 138例138眼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成功率95.2%。失败7眼,其中6眼再次手术后复位,另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天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者102眼(70.3%),30眼术后2~3?d完全吸收,4眼术后3~7?d吸收,2眼术后15?d以后吸收。随访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结论 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实施最小量视网膜脱离手术是治疗绝大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2.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PED)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层中基底膜和玻璃膜(Bruch膜)内胶原层发生的分离,根据RPE层下积液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以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erous 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sPED)最为常见。晚期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eAMD)是PED最常见的疾病形式。临床上对PE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前临床上被广泛认可的PED发病机制是Bruch膜和脉络膜的渗透系数降低,导致RPE层和脉络膜之间液体交换减少,液体积聚于RPE层下方,出现RPE层的脱离。目前临床上对PED的治疗方式主要有眼底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以及光动力疗法等。论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eAMD并发PE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并对其治疗方式进行讨论和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视网膜下注射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CEIIS)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伴硬性渗出物(HE)(DME-HE)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DME-HE患者33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5例16只眼, 女性18例20只眼;年龄(62.00±6.54)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容积(MV);采用RETIsan检查系统行mf-ERG检查, 测量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 分别为17例18只眼、16例1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logMAR BCVA、HE面积、CMT、MV、1环P1波振幅密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3、0.972、0.291、0.023、-0.268、-0.206, P>0.05)。A组行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t=1.703)、CMT(t=-0.956)、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前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及药物干预后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改变、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从而探讨黄斑色素对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黄斑变性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后的监控及随访提供新的临床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确诊为AMD的患者48例52眼,其中干性AMD患者24例24眼,视为A组;湿性AMD患者24例28眼,视为B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视力0.1~0.5.根据是否口服叶黄素,随机分为A1(补充叶黄素)、A2、B1(补充叶黄素)、B2组,A1、B1为口服叶黄素组.所有患者补充叶黄素3个月.通过ZEISS Visucam 500免散瞳眼底照相机MPD模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平均色素密度.同时,mf-ERG采用德国罗兰公司的视网膜电生理仪P1波1环振幅.评估黄斑色素对AMD患者视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23±0.135)du、(0.213±0.142)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66±0.189)du、(0.204±0.12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MPOD分别为(0.169±0.103)du、(0.157±0.137)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MPOD分别为(0.201±0.122)du、(0.132±0.09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60.42±18.545)、(58.45±2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75.53±19.86)、(62.72±20.3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47.44±16.58)、(47.26±16.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58.11±16.22)、(50.49±14.4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D随病变程度加重,黄斑色素密度降低,mf-ERG振幅降低;应用叶黄素,可有效改善黄斑色素密度,保护AMD患者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初步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86例(100眼)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飞秒激光组),记录术中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2个月的BCVA、术源性散光(SIA)、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泪膜破裂时间、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及干眼分级,并与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81例(100眼)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同时对手术并发症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分析.2组间的数据比较应用成组t检验,对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飞秒激光组术中AVE及EPT分别为6.38%±1.96%,(6.03±2.25)s,而传统组分别为10.13%± 1.64%,(8.01±1.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73,P均<0.05);飞秒激光组术后BCVA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O.05);飞秒激光组的SIA为(0.38±0.24)D,与传统组[(0.64±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5).Ⅲ级核及以下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而Ⅲ级核以上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t=3.92,P<0.05).与术前相比,飞秒激光组术后1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F=6.80,P<0.05),而传统组术后1周及2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干眼分级增加(F=24.00,P<0.05),术后1周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明显增加(F=6.48,P<0.05).飞秒激光组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能够减少超声能量的使用,减少SIA,但对于内皮细胞的影响因晶状体核级不同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47.
马健利  孙先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94-2097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用半导体泵浦的 5 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 42例、6 9眼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糠尿病 42例、6 9眼 ,2 5~ 78岁 ,平均 5 0岁 ;男 14例、2 1眼 ,女 2 8例 ,48眼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 0眼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9眼 ;糖尿病病史 0 .5~ 18年 ,平均 5 .7年 ;视力下降 1月~ 1年 ,平均 4.8月 ,合并晶状体部分混浊 2 6眼。1.2 检查方法 用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镜、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  相似文献   
49.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我院用半导体泵浦的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42例、69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隆起的面积及容积变化,以评价康柏西普治疗AM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渗出型AMD患者40例(45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复诊行Cirrus5000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容积。结果 术后1周、1个月,BCVA(logMAR)由术前1.25±0.79分别提升至0.92±0.66(P<0.001)和0.94±0.61(P<0.001),3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由术前的(2.91±1.73)mm2、(0.50±0.73)mm3分别降至(2.75±1.82)mm2(P=0.024)、(0.42±0.71)mm3(P=0.020)和(2.33±1.85)mm2(P=0.002)、(0.32±0.09)mm3(P=0.046)。术后3个月时BCVA下降至1.30±0.82,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增加到(2.73±1.81)mm2、(0.51±0.79)mm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5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仅在术后1个月由术前(244.56±25.37)μm降至(234.91±21.50)μm(P=0.04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康柏西普短期内治疗渗出型AMD可显著提高视力,恢复视网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