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正>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已跃居第3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1]。2020年我国CRC总发病人数为55.5万,位列我国各癌种的第2位。结直肠息肉与CRC的发生高度相关。传统的腺瘤-癌序列途径和锯齿状息肉致癌途径均参与CRC的形成[2]。肠镜检查作为临床发现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可治疗肠道息肉,降低CRC发病率和病死率[3]。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老年人群CCR5基因多态性差异,探索其基因多态性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00例老年SLE患者及500例老年健康人作对照,对其SLE相关指标及CCR5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500例样本以CCR5/CCR5纯合子基因型为主,无CCR5Δ32/CCR5Δ32基因型,CCR5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CR5Δ32(P<0.05);CCR5/CCR5Δ32组发病年龄低于CCR5/CCR5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CR5/CCR5组(P<0.05)。结论辽宁老年人群中主要以CCR5野生基因型为主,CCR5Δ32突变频率较低。CCR5Δ32突变可以通过提高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来影响SLE。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索服用扶正抗癌方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D8+T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晚期NSCLC患者31例,根据不同的临床因素进行分组(服用扶正抗癌方前后、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性别),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绝对值及CD8+T细胞表达CD107a、颗粒酶B和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锯齿线皮下埋置递进式提升术矫正中、下面部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锯齿线将下面部松弛下垂组织自下而上向上提拉并固定于悬吊点处,再应用锯齿线将悬吊点处雍堆组织再次向上提拉至固定点处,最终达到提升松弛下垂组织的目的。结果:本组就医者共50例,术后回访时长平均约13.5个月,所有面部松弛下垂就医者的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血肿、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微创法将下面部松弛下垂组织固定于悬吊点,再应用锯齿线将悬吊点组织递进式提拉,可以明显改善面部松垂情况,达到面部组织提升目的。  相似文献   
85.
吴姗姗 《当代医学》2010,16(33):28-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肾盂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3年来对9例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使用胆道镜取出输尿管上段肾盂移位结石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80min,术中出血40~100ml,住院5~11d,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耽误手术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6.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的迟发性角膜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90例(100只眼)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进行连续性的观察。随访时间3~12月。结果:8例(8眼)于术后5~41天出现迟发性角膜水肿,发生率为8%,平均年龄68.8岁。糖尿病性白内障及有糖尿病史的白内障患者的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22.2%;老年性白内障病例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5.6%。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发生迟发性角膜水肿的原因有手术切口间歇性渗漏、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和迟发性手术反应。预防办法宜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监测下两种控制性降压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饱和度(rSO_2)和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08例,男50例,女58例,年龄30~7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硝酸甘油降压组(N组)、七氟醚降压组(S组)和非降压组(C组),每组36例。N组和S组在开始剥离动脉瘤时开始控制性降压,于动脉瘤夹闭后停止降压。记录诱导前(T_0)、开始降压时(T_1)、降压后10 min(T_2)、30 min(T_3)、停止降压即刻(动脉瘤夹闭完成,T_4)、停止降压后10 min(T_5)、30 min(T_6)、手术结束时(T_7)和拔管时(T_8)的rSO_2。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7 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3个月随访并记录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重要脏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2—T_6时N组和S组rSO_2明显降低(P0.05)。T_2—T_6时N组和S组rSO_2明显低于C组(P0.05)。N组和S组不同时点rS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时点MMSE评分及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七氟醚和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会降低脑氧饱和度,但不影响术后3个月内的神经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8.
周同芳  王星  吴姗姗 《新中医》2021,53(11):168-171
目的:观察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联合中医经络操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经络操进行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干预后,2组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2组纳差、乏力、腹胀、肠鸣音异常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领域、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心脏康复风险评估的康复治疗联合经络操干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黄疸评分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丙二醛(MDA)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气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接受治疗的脾胃气虚型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胃方,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疗效观察。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PGⅠ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治疗组PGⅡ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皮疹、恶心呕吐、晕针等不良反应。结论 健脾益胃方可以有效抑制PGⅠ、PGⅡ表达,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对脾胃气虚型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