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276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剂应用于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邪气势减未解,出现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以致面有热色,身体发痒,发热恶寒,热多寒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围绝经期女性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依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检测两组的血脂、血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病程、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体重指数、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LDL-C、HbA1C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DL-C升高和高血糖与围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袁洋 《海南医学》2015,(2):214-217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CSs)的增殖能力强,分离方法简便,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中SMSCs的成软骨分化能力尤为突出,被广泛应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实验中,因此SMSCs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领域中新的种子细胞,为关节软骨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对SMSCs的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间歇性清洁导尿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30例低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奇偶排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奇数对照组患者仅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偶数观察组患者在行间歇性清洁导尿的同时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2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改善(P<0.01),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性清洁导尿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更好地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残余尿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6例利用前臂皮瓣行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的性别、年龄、是否出现血管危象、血管危象类型、糖尿病史、入院血糖值、高血压病史、入院平均血压值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26例病人中发生血管危象51例(22.6%),其中静脉危象41例,动脉危象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与血糖值偏高均为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P < 0.01和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为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OR=4.646,P < 0.01)。结论糖尿病病人出现游离皮瓣移植血管危象的风险较大,对于此类病人应该更加慎重应用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当必须使用时,需术后时刻注意血管危象的发生,以保证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25例。其中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50分(缓解期)12例,150~450分(活动期)13例。每例患者均行内镜(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非炎性病变(缓解期)和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与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例克罗恩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判断活动期20例,缓解期5例。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超声图像。本组超声诊断克罗恩病22例,诊断准确率为88%(22/25)。超声检测非炎性病变(缓解期)肠段肠壁厚度为(2.06±0.62)mm,低于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7.90±2.9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本组25例克罗恩病患者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缓解期7例,活动期18例。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为92%(23/25);而根据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仅为64%(16/25),低于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5)。超声检查发现腹腔脓肿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积液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壁厚度、结构层次、回声及肠外并发症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准确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对克罗恩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的171例患者进行牙周检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与美国牙周病学会制定的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检测各组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及糖化血红蛋白)及牙周检查指标(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比例),对混杂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肥胖、吸烟等)进行校正后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糖代谢指标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患者的糖耐量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增加(OR=1.39,95%CI:1.01~1.98;OR=1.64,95%CI:1.17~2.40);随着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也显著增加(OR=1.36,95%CI:1.04~1.76;OR=1.72,95%CI:1.23~2.41);随着糖耐量水平的升高,患有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概率显著升高(OR=1.65,95%CI:1.21~2.26)。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与牙周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对下颌体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牙颌关系正常健康女性志愿者的下颌骨CT图像,构建出下颌体部囊性病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一定约束及载荷条件下病变区接近应 力峰值时囊肿大小及剩余骨壁情况。结果 当囊肿大小为37.63 mm×11.32 mm×21.45 mm时,病变区最大Von Mises应力值达到77.295 Mpa,接近于下颌骨的屈服强度,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此时病变区颊、舌侧及下颌骨下缘剩余骨厚度分别为1.52、0.76、1.04 mm。结论 剩余骨量是影响囊性病变刮治术后病理性骨折的重要因素,当下颌体部囊性病变区各壁剩余骨皮质厚度低至1mm时,此界值可作为临床制定一期开窗减压治疗联合二期刮治术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咳嗽为其突出症状,病理表现为肺部瘢痕组织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包括慢性炎症假说和肺损伤后异常修复(纤维化)等。IPF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抗纤维化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抗增殖药物为其主要治疗药物。传统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对症治疗。根据症状,IPF属于中医“肺痹”“喘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肺痹主要病机为肺肾亏虚为其本,痰浊、湿邪、瘀血、热毒等邪实为标,病位在肺,涉及肾、脾等脏。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王成祥教授在临床中对IPF患者对症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为改善IPF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0.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一类患症初期较为潜藏,且逐步进阶式的神经性退化性疾病,多发于高龄人群。AD 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行为、记忆以及表达等机体功能出现障碍。AD 早期极易被忽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防治AD 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表明,AD 的发病机制有Aβ蛋白的异常沉淀、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胆碱能系统异常等。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也研制出很多治疗AD 的药物。虽然治疗药物不断增加,但AD 病情十分复杂,不能确定其发病机制,大多数药物也只是缓解症状,尚未有真正彻底治疗的药物。该文综述AD 的发病机制及近些年药物治疗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