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34篇
  免费   2544篇
  国内免费   1811篇
医药卫生   61589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976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869篇
  2020年   944篇
  2019年   1144篇
  2018年   1081篇
  2017年   682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931篇
  2014年   2671篇
  2013年   1967篇
  2012年   2286篇
  2011年   2510篇
  2010年   2431篇
  2009年   2514篇
  2008年   2488篇
  2007年   2703篇
  2006年   2484篇
  2005年   2700篇
  2004年   2467篇
  2003年   2270篇
  2002年   1833篇
  2001年   1929篇
  2000年   2060篇
  1999年   1987篇
  1998年   1820篇
  1997年   1966篇
  1996年   1877篇
  1995年   1583篇
  1994年   1414篇
  1993年   1025篇
  1992年   1030篇
  1991年   902篇
  1990年   700篇
  1989年   651篇
  1988年   419篇
  1987年   357篇
  1986年   310篇
  1985年   265篇
  1984年   253篇
  1983年   216篇
  1982年   207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17篇
  1965年   27篇
  1963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肺结核诊断中运用血清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惠州市惠阳区慢性病防治站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再选择80例健康者(对照组1组)和85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2组)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均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检测,对三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1组和2组相比,观察组的结核分歧杆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菌阴性肺结核的准确率为70.37%(57/81),检测菌阳性肺结核的准确率为94.74%(18/19),并且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检测与痰菌培养法和痰涂片法的阳性检测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肺结核临床诊断中采取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抗体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早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2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eGFR、合并用药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CR及UACR下降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明显减轻T2DKD早期患者尿蛋白水平,该疗效不依赖于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经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溶量、押酸、抑制胰腺液分泌、抗炎、支持疗法厦中药应用等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经治疗后,治愈18例(78.26%),死亡5例(21.74%)。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综合治疗。治愈率高。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P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和严格实验考核制度等几方面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增强CT评价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fas,bax,bc1-2表达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共40个经病理证实且行动、静脉双期CT增强扫描的HCC病灶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Ⅷrelated antigen,FⅧRA),fas,bax,bc1-2和bc1-x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将CT增强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fas,bax,bc1-2和bc1-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40)、25%(10/40)、27.5%(11/40)和50%(20/40),bax和bc1-2,以及bc1-2和bc1-x1之间分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bc1-x1的表达与CT显示的病灶大小、以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关系(P<0.05),病理分级与CT显示的边界类型以及瘤内的液化坏死有关(P<0.05)。结论:fas,bax,bc1-2和bc1-x1等蛋白在HCC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通过CT反映调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29例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隆昌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88-1188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特点及适应证。方法将确诊胆囊疾病的379例患者分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229例和对照组150例。小切口手术组手术切口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4~5cm。对照组为传统的手术方法。结果小切口手术组手术时间20~80min[(34±15)min],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住院天数3~8d[(4·4±1·5)d],随访3~6个月均无远期并发症。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0±30)min,住院天数(7±3·5)d。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降低住院日及医疗费等优点,其适应证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且急性期不超过48h。  相似文献   
27.
(足母)趾系列皮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Morrison等首先为1例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者,选用[足母]趾甲皮瓣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为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法。我们在临床应用[足母]趾甲皮瓣施行拇指再造与修复中获得较大的启发,根据[足母]趾的应用解剖,拓宽了对[足母]趾甲皮瓣的认识,从而开发出[足母]趾系列皮瓣。皮瓣切取范围:第一跖骨远1/3以远除保留[足母]趾胫侧舌状瓣外[足母]趾任何部位的组织。皮瓣切取后不仅保留原[足母]趾外形,长度与功能,为手指部分皮肤及复合组织等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取得了满意的专科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8.
多年来,我们在足疗战线上,通过诊病、治病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患者身体不适,在足部都有报警的信号。下面举例如下:病例1:甲状旁腺反射区于某,男,37岁,1999年3月31日来门诊,自述双脚大拇趾后方关节的内侧疼痛难忍,只好利用办公桌的腿挤按疼痛部位,才感到比较舒服。我让其脱掉鞋袜检查,发现疼痛部位正是甲状旁腺反射区,外观颜色红,对疼痛敏  相似文献   
29.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0.
谷丙氨基转移酶(Alanine asninotrasferase,ALT)检测是采供血机构血液必检项目之一,ALT检测作为早期肝病诊断的一项非特异性指标,有助于鉴别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携带者,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某些肝炎病毒标志物未被检测及“窗口期”的缺陷,有助于预防输血相关肝炎的传播。我血站实验室采用微板为载体的方法进行血清ALT检测:微板紫外速率法为初检方法;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为复检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一例高值ALT血样,微板紫外速率法检测结果为6.6U/L,出现假阴性结果造成漏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