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由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的广泛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断裂的轴索回缩形成轴索球。因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故为神经外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课题。DAI占重型颅脑创伤的28%~50%,占由车祸引起的重型颅脑创伤的85%。文献报道DAI的病死率高达42%~62%,故对DAI的诊断和治疗始终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CT技术、单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72.
解剖型髋臼三维重建钢板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臼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复杂的移位髋臼骨折复位极为困难 ,除技术因素外 ,缺乏理想的内固定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依据骨盆、髋臼的解剖形态 ,设计了三维重建钢板 ,其目的是使复杂的髋臼骨折得到三维立体固定 ,从而恢复髋臼承载的生物力学传导。一、三维重建钢板的设计1.髋臼盆面的几何解剖测量 :取成人干燥骨盆标本 10 9个 ,其中男 5 1个 ,女 5 8个。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几何测量 (图 1) :(1)弓耻弧长度 :由弓状线和耻骨梳的长度组成。 (2 )髂骨盆面与坐骨体的交角 :髂骨盆面与坐骨体两平面相交于弓状线 ,将弓状线等分三分 ,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梗阻性黄疽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甘氨酸治疗梗阻性黄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C)胆总管结扎+甘氨酸组(C组)。每组术后再随机分设7、14、21d三个时相点采集标本,检测血清TNF—α和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各时相点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凋亡指数(HAI)明显高于A组,且血清TNF-α含量及HAI呈正相关:C组各时相点血清TNF-α音量及HAI亦高于A组,但低于B组(P〈0.01)。结论甘氨酸能有效抑制大鼠梗阻性黄疽时血清TNF-α的产生及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4.
腘动脉损伤延迟诊断的手术及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延迟诊断的胭动脉下段损伤的保肢治疗。方法:9例诊断时间>48h的胭动脉下段损伤.在修复胭动脉的同时行小腿坏死肌肉彻底切除并行保肢和康复治疗。结果:1例截肢。8例保肢成功。随访1.5~6年,早期小腿下段及足部的感觉障碍均明显恢复.但有足下垂畸形、踝关节挛缩及步态异常。2例后期行踝关节融合后步态改善。结论:小腿坏死肌肉彻底切除是膪动脉下段损伤延迟诊断后采取保肢治疗的重要措施;术后早期的康复锻炼和后期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恢复和改善下肢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75.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临床表现以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为特征.根据发病的原因不同,通常将其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 1 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小腿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小腿骨及皮肤缺损的开放胫腓骨骨折5例,经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早期植骨,再次负压封闭引流,5~7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待骨痂生长后去除外固定架,6~12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随访9~38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结论 对5 cm以内骨缺损,大块皮肤缺损经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早期植骨,可缩短创面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将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与患者的主管医师及护士进行探讨,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录入,并选用SPSS 15.0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结果本组患者髋骨骨折后出现褥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等有11例。手术治疗57例,保守治疗11例。内固定手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3例,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为:死亡1例(1.47%);生活能力基本恢复,能够自理(85.29%);生活能力较差,不能自理(13.24%)。结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应包括骨折以及骨质疏松两方面的治疗,同时注重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减少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以往肝脓肿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与损伤。近年来我科应用单腔锁穿管引流法治疗肝脓肿8例不仅痊愈,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9.
带桡动脉茎突支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腕舟骨骨折是腕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因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或治疗不当,常导致骨不愈合。1999年以来,我们对15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带桡动脉茎突支桡骨骨膜瓣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术在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对24例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男17例,女7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术前ASIA分级为A级4例,B级9例,C级7例,D级4例。结果24例患者均获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除2例A级患者功能无明显恢复外,其他患者脊髓功能均有改善,ASIA分级分别提高1--2级。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结论颈椎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安全、有效,比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操作更简单,适应范围更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