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下分层开采时顶板岩层的破坏规律及工作面覆岩垮落规律,鹿洼煤矿以13下05工作面为原型,对综采工作面下分层开采时煤层顶板的垮落高度、垮落步距及压力分布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结果表明,在下分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基本上随采随冒,当工作面推进至68m时,上覆岩层已受到上部已采工作面跨落岩层的影响,开挖至90 cm(相当于工作面推进90m),跨落高度已与上部已采工作面岩层贯通。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采动岩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参数服从 Weibull分布,运用岩石破裂分析系统对五种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现场工业性实验,研究了巨厚红土层覆岩条件下采场在不同支护参数下的变形特点,分析了相关机理,找到了保证巨厚红土覆岩条件下高效、安全回采的最优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素贞  张瑞 《工程勘察》2023,(4):57-61+67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不仅破坏地质环境,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覆盖上海地区的136景Sentinel-1卫星雷达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其2017~2021年期间地面沉降分布信息,并采用同时期上海地区水准测量结果评估时序InSAR监测结果的精度;选取监测范围内存在较大沉降速率的典型沉降区,分析其地表变形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监测区平均形变速率分布在-55.89~11.29mm/a, 97.13%的监测点平均形变速率介于-5~5mm/a;(2)上海地区时序InSAR地面沉降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均方根误差为3.67mm/a,表明时序InSAR技术的可靠性;(3)选取典型沉降区分析其沉降分布及可能沉降成因,表明InSAR技术在开展城市大面积沉降监测具有极大优势。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地区城市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影响断块油田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合分析了东辛、胜坨、大港等断块油田大量矿场地质资料,对影响断块油田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影响断块油田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地质因素为:开发层系内的油层数、油层厚度、油层剖面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原油地下粘度和油层渗透率值。影响断块油田开发效果最主要的工艺技术措施为:水驱控制储量、注水方式、注采井网的合理部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