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1.
结合现场总线技术发展实例,首先介绍了现场总线的发展现状,随后阐述了用户对现场总线容易产生的两个认识误区,并针对目前现场总线应用情况,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2.
采用磁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出Ti40Ni40Cu20非晶基复合材料板状试样,通过压力试验机对试样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压缩,然后在150℃、30min下退火,研究了预变形退火工艺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相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马氏体相变,形变诱导相变加之退火释放残余热应力从而对非晶基体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随着预变形程度的增加,马氏体相和奥氏体相均增加,而马氏体相增加的更快,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塑性减小, 塑形阶段预变形能够实现屈服强度可控;  相似文献   
113.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已创建十几年, 它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 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使用时需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平法施工图表达不直观, 有歧义; 钢筋定位信息不全; 必须借助第三方软件才可以进行算量。鉴于此, 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进行了三维建筑结构的数字化研究, 以真实建筑结构为蓝本, 构建了建筑信息模型, 使传统的二维结构施工图纸回归建筑本身的三维本质。  相似文献   
114.
115.
采用粉末火焰喷焊技术制备了以40Cr为基体,Ni60A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为涂层材料的试样,利用疲劳试验机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经不同重熔时间处理后试样的弯扭疲劳寿命及耐磨损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显微硬度计及非接触三维表面轮廓仪对涂层的磨损形貌、组织成分、表面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重熔时间长度为10 min.当重熔时间合理时,热喷焊件弯扭疲劳性能最强、涂层表面硬度最高、耐磨损能力最强.当重熔时间长度不合理时,涂层中Cr元素的偏析、SiO2颗粒物的生成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了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降低了涂层件的疲劳寿命及耐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116.
为实现对城市燃气管网实时有效的监控,提出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燃气自动监控系统中,对城市燃气监控现场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燃气监控系统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7.
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全仿真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钢筋混凝土试件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全仿真模拟,包括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挠度、裂缝、每一荷载级别下的应力、应变分布、中和轴的上升与变动等。所模拟的原型为一实际的结构试验,模拟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本方法可以应用在钢筋混凝土梁板构件承载能力的模拟,也可以用在某些院校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不同,以四川长期发酵6年(6Y)、8年(8Y)、10年(10Y)大头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3种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大头菜中共检出58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酸类35种、醇类12种、酯类5种、醛类4种及酮类2种。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酸类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醇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酸类化合物是长期发酵大头菜中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三种大头菜中分别占比73.05%、78.07%和60.42%,酯类物质含量由2.36%上升至17.7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3种长期发酵大头菜挥发性风味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分析表明各类风味物质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类的风味成分,从而形成了不同年份长期发酵大头菜的独特风味。该研究揭示了大头菜长期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为长期发酵大头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