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工业技术   8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对3辆不同类型的城市类重型柴油车分别进行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试验车辆包括:邮政车、垃圾自卸车、小学专用校车。对于处在不同负荷段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车辆在低负荷工况下不同负荷段的CO、NOx、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 PN)的排放占比和比排放结果,并结合功基窗口法分析NOx的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负荷工况时,尤其是负荷率处于0~20%的阶段,CO、NOx、PN的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72%~86%、60%~87%、52%~88%,且CO、NOx、PN在低负荷阶段的比排放高于或接近国六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52.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了负荷特性和外特性试验,研究了加装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  相似文献   
53.
针对引汉济渭工程秦岭引水隧洞岭北段频繁产生岩爆灾害、原支护结构破坏等问题,对秦岭引水隧洞岭北 段进行地质勘测调查,分析隧道围岩岩爆破坏特征及破坏模式,开展超深隧洞岩爆三维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ration,NPR)高应力补偿支护体系研究工作。采用现场勘查等方法,对隧道地质条件及岩爆破坏成因进 行分析,并采用对比试验的思想设计出秦岭引水隧洞岭北段岩爆监测预警试验方案,提出以微观 NPR 锚杆为核心 的三维 NPR 高应力补偿支护体系;通过现场试验分析新支护体系下围岩岩爆控制程度及其支护效果。结果表明: 以微观 NPR 锚杆为核心的三维 NPR 高应力补偿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隧道围岩岩爆灾害发生,新支护体系试验段 微震能量、频次均明显降低,爆坑深度、钢拱架受力和变形量明显减小。研究成果可为超深隧道岩爆灾害的防治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给出了基于Web的网络化虚拟仪器的概念,介绍了基于Web的硫化氢制酸网络化虚拟仪器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着重论述了该系统中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Datasocket技术、GWeb服务器技术和E—mail技术。最后给出了该系统软件设计框图.同时指出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仪器是测控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5.
通过在服务器上构建开放式机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学生可在校园网内任一终端上重复进行预习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突破了实验场地和实验课程安排的限制,是实际实验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实践表明,利用此平台开展"虚""实"结合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实验效果好。  相似文献   
56.
为了检测危害人类健康的异丙醇气体,本文制备了基于In_2O_3和Fe_2O_3负载In_2O_3(Fe_2O_3@In_2O_3)空心球的高灵敏度异丙醇气体传感器,通过表征手段对制备的In_2O_3和Fe_2O_3@In_2O_3样品的晶相,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200℃的最佳工作温度下,与纯的In_2O_3相比,Fe_2O_3@In_2O_3空心球气体传感器对异丙醇有更好的气敏特性。Fe_2O_3@In_2O_3空心球传感器对100×10~(-4)%异丙醇的响应值可达28.2 (为纯相In_2O_3的1.75倍),响应时间为1 s,恢复时间为2 s,且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Fe_2O_3与In_2O_3两种氧化物之间形成了n-n异质结,提高了传感器的初始电阻,从而优化了In_2O_3的气敏特性。本文所制备的Fe_2O_3@In_2O_3空心球传感器在检测异丙醇气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了Ni/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制备态样品在100和200℃退火30min。样品均由六角形结构的金红石TiO2和面心立方结构的Ni组成。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Ni和TiO2的晶粒尺寸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内应力释放使矫顽力减少。退火使TiO2的本征发光峰、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和氧缺陷引起的发光峰都发生蓝移,这被归结为能带结构的畸变。100℃退火样品呈现多重非线性介电共振和强烈的自然共振现象,当样品厚度为1.9mm时,在17.5GHz处最佳反射损耗(RL)值为-29.6dB,且在此厚度下,超过-10dB的频宽几乎覆盖了Ku波段(12.4~18GHz);另外,厚度在8~10mm范围内,超过-10dB的频宽几乎覆盖了整个X波段(8~12GHz)。该体系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来自于样品中的多重非线性介电共振、自然共振和良好的电磁匹配。  相似文献   
58.
金纳米粒子-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杨氏模量小,生物兼容性好,及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关于金纳米粒子-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成果。根据制备原理的不同,从化学法和物理法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化学法中一步还原法、两步还原法、置换法及物理混合法的原理进行深入探究,系统阐述了制备过程中各因素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对上述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59.
针对火箭橇试验力学环境复杂难以测量以及侵彻类火箭橇试验橇上装置难以回收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遥测和存储相结合的测试方法来解决此类试验的难题,并研制了火箭橇"遥存结合"发射装置,该装置已经成功应用在火箭橇试验测试中.  相似文献   
60.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不同Mn掺杂浓度(0,0.25%,0.5%和1.0%(摩尔分数))的花状ZnO微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花状ZnO微结构的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以甲基橙溶液作为光催化反应模型污染物,对不同浓度的Mn掺杂花状ZnO微结构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n在ZnO材料中以两种形态存在,即进入晶格以Mn2+形式替代Zn2+和以Mn3O4形式附着在ZnO材料表面。且Mn掺杂提高了花状ZnO微球结构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浓度为0.25%(摩尔分数)时光催化性能最优,紫外光照2.0h后,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