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生物医疗文本中的命名实体识别对于构建和挖掘大型临床数据库以服务于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一个基础工作是疾病名称的识别。医疗文本中存在大量的复合疾病名称,难以分离抽取出其中的实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标签的条件随机场算法,首先对数据标注多层标签,每层标签针对复合疾病名称中的不同疾病,然后用整合后的最终标签去训练模型,最后再对模型预测的标签进行分离。此方法能够识别传统条件随机场算法无法识别的复合疾病名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当前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谈论最多的是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教师备课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普适的信息技术”,例如PPT的版面和内容的设计,网络环境条件下数学课的组织,利用一些动画软件平台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等。所谓“普适的信息技术”是指PPT、网络、Flash、Excel等等通用的技术。但实践却向人们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C语言抽象、知识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的特点,阐述"以指针为核心,以实验为手段,突出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是一本探讨在中学数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书,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向教师推荐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参考书之一。作为该书的作者,笔者想就该书写作的初衷、背景和力求体现的特色与同行进行沟通,希望对大家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多少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75.
梳理了2001—2015年96个水电工程的生态流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了工程时空分布特征,回顾分析了生态流量的落实情况,分析了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泄放方式、保障措施和监测措施的差异及其对保护坝下河段珍稀、濒危保护鱼类的生态效益;重点分析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保障情况、目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总结了中国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实践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流量计算原则与流量过程线要求、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考虑、加强河流生态修复中生态流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构建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流量是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河流开发规划、建设项目环评及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坝下河段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河流生态流量实践过程中,存在监测系统不完善、监测目标不明确、监测指标科学性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水文响应关系的建立。基于国内外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几点思考,重点为监测系统构建时需考虑的方法和指标,旨在提高监测系统在设计、实施和监测等环节的有效性,实现河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主要建议有:明确合理监测目标,制定具体监测计划,选取适宜量化指标,设计有效监测手段,优化监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选准信息技术的切入点,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结合的魅力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8.
问题的提出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来,教师准备这种课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来,有些整合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广泛的质疑.  相似文献   
79.
问题的提出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新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当前,高中新教材的必修课程中,不管哪个版本都增加了算法这一内容,就体现出这样一个理念。不过,这个内容都是作为单独一章设置的,内容包括介绍赋值语句、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放在了必修课程靠后的位置。现在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80.
对同样一个课件,在教学中使用的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关键在于教学设计,设计得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设计不好,可能会削弱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