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杜习乾  杨钢  马爱琼  杨沐鑫 《热加工工艺》2012,41(16):213-215,217
研究了0Cr13铁素体不锈钢经等径转角挤压(ECAP)变形和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金相观察表明,变形态0Cr13钢经650~800℃退火1h后,内部形成平均晶粒尺寸为10 μm左右的再结晶组织.同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退火温度对变形态0Cr13钢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退火温度由650℃升高到800℃,再结晶组织的发展导致对应的强度、硬度下降,而塑性则逐渐改善.结果表明,优选的ECAP变形+700℃×1h退火工艺,可使实验钢获得最佳的强度-塑性配比.  相似文献   
12.
杨钢  刘新权  杨沐鑫  王昌  刘正东 《特钢技术》2009,15(4):14-24,59
12%Cr耐热钢的脆化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在淬火、回火以及时效过程中产生的脆性,结果表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有显著的影响,冷却速度过慢将导致不可逆脆性,其脆化机制是由于缓冷时M23C6碳化物沿原奥氏体晶界连续析出,以及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导致M2C碳化物沿奥氏体薄膜连续析出,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不是产生脆化的原因,导致不可逆脆化的淬火缓冷通过的温度区间为820℃~660℃;与回火温度有关的脆性有二类:450℃~500℃回火产生的(475脆性),脆化严重,其脆化机制是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和脆性相的析出,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韧性;另一类是在约625℃回火产生的,脆化程度较轻;高温回火后缓冷引起的脆化很复杂,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粗碳化物的析出以及二次淬火均导致回火脆性,通过去脆化处理均可以恢复其韧性。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是脆化的主导机制,二次淬火引起的脆化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引起的脆化也非常严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595℃长期时效脆化主要是由碳化物的析出以及杂质元素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引起的,临界时间约为100h,通过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部分韧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620℃长期时效对1 100℃油淬+720℃高温回火的新型铁素体耐热钢1Cr11Co3W3MoVNbNB(%:0.10C、11.08Cr、3.20Co、2.54W、0.52Ni、0.15Mo、0.09Nb、0.021N、0.014B)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20℃2 000 h时效下,时效时间对室温及620℃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时效过程中主要有M_(23)C_6、Nb(CN)和M_3B_2三类析出相,板条亚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显微组织稳定;固溶的Mo、W、V主要在时效过程中"脱溶"进入析出相,Nb、B主要在高温回火以及时效初期"脱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成分为0.3C-7Mn-0.5Al (质量分数,%)的新型第三代汽车钢,通过20%~65%冷轧及后续625~675℃退火处理,获得近等比马氏体/亚稳奥氏体双相组织,具有1.0 GPa以上拉伸屈服强度,以及60~75 GPa·%强塑积(抗拉强度与断后伸长率之积)。原位拉伸观测表明,冷轧退火态样品表现出多重非均匀塑性变形特征:在初始塑性应变阶段,显示出屈服降及吕德斯应变平台;在随后的加工硬化硬化阶段,产生动态应变时效诱导应力阶跃。通过变形微结构的EBSD、TEM和3D-APT观测指出,动态微带变形及局部相变传递使样品在更大应变范围内持续应变硬化,是实现其优异力学性能主要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5.
X12CrMoWVNbN10-1-1钢在我国已被广泛用于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转子等大锻件,需求量较大,但目前仍依赖进口。国内对进口X12CrMoWVNbN10-1-1转子实物件的成分、纯净度、组织和性能尚缺乏全面了解。为此,本文对某进口X12CrMoWVNbN10-1-1转子进行了取样分析,以期为该钢种转子的国产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固溶态0Cr13铁素体不锈钢经室温2道次等径转角挤压(ECAP)及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经ECAP挤压变形和650—750℃退火后,样品发生部分再结晶,内部残留约10%—35%(体积分数)均匀分布的岛状超细晶基体.统计表明,再结晶晶粒和超细晶晶粒尺寸呈双峰分布,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1—8.3μm和418 525 nm.拉伸和冲击测试结果表明,优选的ECAP挤压变形+700℃退火处理工艺,能够使实验钢获得与常规使用态(锻后700℃退火)相当的冲击韧性(212 J/cm~2),以及比后者更高的屈服强度、均匀塑性和静力韧度(分别提高10%,35%和70%).组织细化和应变硬化能力的提高是造成挤压后退火样品综合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淬火处理(900℃~1010℃)对AMS6308钢(wt.%:0.1C、1.0Cr、1.97Ni、3.25Mo、2.0Cu、0.08V、0.83Si、Fe余量。)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915℃×0.5h油冷+(-80℃)×1h+205℃×2h回火后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Rm=1135MP,Rp0.2=880MP,A=16%,Z=63%,AKV2>125J,HRC=35)。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高熵合金的发展和其相形成判据。针对高熵合金的大数据体系提出一种新的合金设计形式,涉及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熵合金。结果表明:A_xB_yC_((100-a-b-x-y))D_aE_b的涉及形式比起以往的伪二元系合金形式,如A_xBDE,更加符合大数据体系的要求。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直观快捷的从高熵合金大数据体系中筛选出预期的合金成分。本研究设计的高熵合金AlCoCrFeMo_(0.05)Ni_2与目标合金相符,且在700℃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