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巴旦木是一种非常受大众喜爱的坚果食品,但是巴旦木在从果园采收的阶段可能会感染来自土壤中对人体有危害的沙门氏菌。在2001年和2004年巴旦木引起的沙门氏菌病爆发后,世界上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地区加州强制要求通过对巴旦木进行杀菌处理以达到减少4 lg CFU/g以上的沙门氏菌数量。因此,对巴旦木生产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概述了两类杀菌技术(热杀菌、非热杀菌)在控制巴旦木中沙门氏菌的效果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杀菌技术在控制巴旦木中沙门氏菌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介绍了DAB的特点和覆盖方式,以及发射设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3.
城轨车辆牵引过程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谐波电流95%概率值和电压短时闪变值为指标的城轨电能质量传统评估方法时间粒度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包变换预处理的改进Hilbert-Huang变换(WPT-HHT)方法分析车辆牵引过程谐波电流时变特性。利用小波包变换的分频特性对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避免了经验模态分解出现模态混叠的问题;分析了检测信号频率波动对瞬时电压d-q分解法计算精度的影响,推导了频率波动情况下的误差公式。采用瞬时电压d-q分解法提取车辆牵引过程网侧电压闪变包络线。对北京地铁一号线某牵引变电站24 h实测录波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规律,将4株单增李斯特菌混合接种至鲜切雪莲果表面,并分别置于4℃,10℃,16℃,20℃,25℃,30℃,37℃,40℃和43℃条件下培养,间隔时间取样计数,所得的生长数据分别代入Baranyi模型和Huang模型进行拟合,经综合比较2种初级模型的RMSE、RSE、AIC和生长速率,确定Baranyi模型和Huang模型均适合描述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且具有等同的拟合效果。选取Huang平方根模型、Cardinal模型、Arrhenius-type模型描述温度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速率的影响,并通过Huang平方根模型和Cardinal模型估算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通过Cardinal模型估算单增李斯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速率,研究结果还表明Arrhenius-type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低温(4℃)条件下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速率。建立的模型可为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鲜切果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优势菌群的接种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构建并验证相关数学模型。方法 将分离的6株优势生长菌群分别按低浓度(2.5~3.0 logCFU/g)和高浓度(4.5~5.0 logCFU/g)混合接种至无菌金枪鱼样品中,并于恒定温度(8~30 ℃)培养,测定其生长曲线。采用一步法对高、低浓度接种的菌群生长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同步构建初级模型(Baranyi模型)和二级模型(Huang Square-Root模型),并通过另设的3组波动温度条件下的优势菌群生长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一步法适用于金枪鱼生鱼片中优势菌群的生长预测分析;优势菌群的接种浓度对其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通过一步法对两种接种状态下优势菌群生长数据的合并分析,估计得出金枪鱼中优势菌群的最大生长浓度为9.67 logCFU/g,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0.53 logCFU/g;3组波动温度验证试验的RMSE值介于0.22~0.46 logCFU/g。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金枪鱼生鱼片等产品中优势腐败菌的生长预测及货架期评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综述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生物膜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措施,为解决食品接触表面食源性致病菌形成生物膜的危害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归纳阐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接触表面形成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膜的危害问题,重点分析生物膜的形成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 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接触表面形成粘附力大、抗逆性高、适应性广、耐药性强的生物膜结构,使用常规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膜清除方法无法完全去除;广谱微生物源性抗生物膜剂、抗菌包装材料和天然食品级化学杀菌剂具有优良的裂解性、特异性、无毒性、环保性和抗菌性等特点,已成为生物膜清除和控制的有效资源.结论 天然抗菌活性物质、抑菌包装材料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物膜剂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膜清除方法,成为有效保障食品工业生产、消费者食品食用安全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7.
旨在构建三文鱼扒燃气烤制过程的热量传递模型,并结合微生物热失活动力学评估不同烤制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的失活行为。通过构建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参数,获得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再结合“一般法”计算单增李斯特菌的致死量。结果表明,三文鱼扒的热扩散系数、火焰侧对流换热系数、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1.83×10-7 m/s2,15.18 W/(m2·℃)和16.36 W/(m2·℃)。验证试验显示,模型可用于描述三文鱼扒燃气烤制过程中的热量传递,中心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MSE介于1.48~3.33℃。此外,场景模拟计算表明,如果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翻转不均匀,即使加热至中心温度为71℃,则单增李斯特菌仍可能存活。在三文鱼扒烤制过程中,以2,3,4 min或5 min间隔翻转,当中心温度达到71℃时,各位置的单增李斯特菌累积致死量均大于5.21 lg(CFU/g)。本研究结果可为三文鱼安全烹饪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8.
食物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是公共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以生食金枪鱼为研究对象,构建生鱼片中沙门氏菌生长的预测模型。首先,考察恒定温度(8~35℃)条件下沙门氏菌在生鱼片中的生长特性,随机选取两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一组生长数据,采用一步法同步构建初级模型(Huang模型、Baranyi模型)和二级模型(Huang Square-Root模型),并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联合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其次,选取另一组恒温条件下的独立重复试验数据及波动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一步法适用于生鱼片中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分析,同步构建的Huang-HSR模型和Baranyi-HSR模型具有等同的拟合效果,基于Huang模型对迟滞期有着明确的定义,建议选择Huang-HSR模型;通过一步法估计的沙门氏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6.91℃,最大生长浓度为9.15 lg(CFU/g);恒定温度和波动温度验证试验的RMSE分别为0.37 lg(CFU/g)和0.44 lg(CFU/g),其误差分别服从正太分布和拉普拉斯分布。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金枪鱼生鱼片中沙门氏菌的生长预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